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波尔氢原子理论,电子绕核运动过程中会辐射电磁波
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越小
C.裂变反应式92235U+01n→56144Ba+3689Kr+xmnY中x=3,Y是中子
D.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与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短得多,废料容易处理
A、根据波尔理论,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电磁波,故A错误;
B、根据核子平均质量曲线与比结合能曲线可知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越小,故B正确;
C、根据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方程中的Y是中子,故C正确;
D、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故D正确.
故选BC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原予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①在研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CD
BCD

A.改变入射小球的释放高度,多次释放,测出每次的水平位移求出平均值,代人公式计算
B.入射小球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释放
C.两球相碰时,两球的球心必须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D.重复从同一高度释放人射小球,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将其各次落点圈在其中,取其圆心作为小球落点的平均值
②某同学用如图1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如图2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下图可得OB距离应为
46.41
46.41
cm.
(2)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
ma?OB=ma?OA+mb?OC.
ma?OB=ma?OA+mb?OC.

(Ⅱ)(1)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D
CD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D.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
(2)请补齐下列核反应方程式:
 
235
92
U+
 
1
0
n→
 
90
38
Sr+
 
136
54
Xe+10
 
1
0
n
 
1
0
n

 
27
13
Al
+
4
2
He
→X+
 
1
0
n
;X→
 
30
14
si
+
 
0
1
e
 
0
1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天津耀华中学二模,1题)下列关于原予结构和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某种元素的原子若能辐射频率为v的光子,则必然也能吸收该频率的光子

B.重核裂变放出能量,核子平均质量增加

C.射线光子能量大,所以可以用来检查金属或混凝土建筑内部是否存在空隙

D.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物理适应性训练(三)(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汤姆孙发现电子后猜想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由于质量亏损,质量数不守恒
D.玻尔原子理论无法解释较复杂原子的光谱现象,说明玻尔提出的原子定态概念是错误的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