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小物块a相连,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b距其出发点的距离恰好也为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为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解析】(1)对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弹簧弹力平衡,则有:
kx0=(m+ m)gsinθ
解得:k=
(2)由题意可知,b经两段相等的时间位移为x0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关系的规律可知:
说明当形变量为时二者分离;
m分析,因分离时ab间没有弹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x1-mgsinθ=ma
联立解得:a=
(3)设时间为t,则经时间t时,ab前进的位移x=at2=

则形变量变为:x=x0-x
对整体分析可知,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kx-(m+m)gsinθ=(m+m)a
解得:F= mgsinθ+t2

因分离时位移x=x==at2解得:
故应保证0≤t<,F表达式才能成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x=0的质点在t=0时刻开始振动,产生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1=0.14s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质点A刚好开始振动.

①求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②求x=4m的质点在0.14s内运动的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关于使用多用电表两个实验操作,请完成两题.
(1)黑箱上有三个接线柱A,B,C如图所示,已知里面装的元件只有两个(可能的元件是电池、电阻或二极管),并且两个接线柱之间最多只接一个元件,现用多用表去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如下:
①用直流电压挡测量,A,B,C三接线柱之间均无电压;
②用欧姆挡测量,A,C之间正、反接电阻值不变;
③用欧姆挡测量,红表笔接A,黑表笔接B,有电阻,黑表笔接A,红表笔接B,电阻值较大;
④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B,红表笔接C,有电阻,阻值比②步测得的大;反接电阻值很大.
画出箱内两个元件的接法.

(2)在使用测电阻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档的欧姆表测量同一电阻的阻值时,误差大小是一样的
B.测量过程中,每换一次挡位,一定要重新调整“欧姆零点”
C.测量结束后,只要拔出红黑表笔即可.
D.利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某个电阻阻值时,一定要把电阻从电路中断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a1a2a3,则

A. 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达到C

B. 甲一定先由A达到C

C. 乙一定先由A达到C

D. a1a3,则甲一定先由A达到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O﹣xyz,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0,a,0),N点的坐标为(a,0,0),P点的坐标为(a, ).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M点电势为0,N点电势为1V,则P点的电势为( )

A.
V
B.
V
C.
V
D.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水平拋出,结果它们落在地面上的同一点C,已知A离地面的高度是B离地面高度的2倍,不计空气阻力,从小球抛出到落在C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个小球的加速度相同

B. A、B两个小球经历的时间相同

C. A的初速度是B的

D. A、B两个小球在C点的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物体的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保持小车的质量M(含车中的钩码)不变,用在绳的下端挂的钩码总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时绳的下端先不挂钩码,反复调整垫木的左右位置,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没有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m/s2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通过增加绳的下端挂的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数据,画出a﹣F图线后,发现当F较大时,图线发生了如图丙所示的弯曲.该同学经过思考后将实验方案改变为:将小车中的钩码挂在绳的下端来增加钩码的个数和外力.那么关于该同学的修正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写选项字母)

A.可以避免a﹣F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
B.要避免a﹣F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条件是M≥m
C.画出的a﹣F图线的斜率为
D.画出的a﹣F图线的斜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刻两物体相遇
B.在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D.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2中曲线a、b所示,则

A两次t=0时刻线圈平面均与中性面重合

B曲线a、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23

C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25 Hz

D曲线b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10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