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示意图.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0s.根据纸带上的点迹可判断小车做
减速
减速
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计数点B、D间所对应的时间内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0.8
0.8
m/s.
分析:根据相邻的计数点的距离变化判断小车的运动.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
解答:解:根据纸带可知,先打A点,而且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加速运动,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
v
=
x
t

可得:
.
vBD
=
xBD
2T
=
0.06+0.10
2×0.1
m/s
=0.8m/s
故答案为:减速,0.80.
点评: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能够运用运动学公式处理纸带问题,注意纸带运动的方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连续打下的点.

①从图中读出sEF=
1.30
1.30
cm.算出F点对应的速度vF=
0.70
0.70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如图的数据可以判断,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运动.
(2)某同学用图a电路图研究小灯泡(2.5V)的伏安特性曲线.采用器材有:直流电源(3V,内阻不计);电流表A1(0~3A);电流表A2(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

①为减小测量误差,电流表应选用
A2
A2
(填“A1”或“A2”).
②根据实验原理图补充完成实物图b中的连线.
③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第8次实验测得的电压表(U)、电流表(I)的示数如图c所示,请把图c中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填入表中的空格处.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第6
第6
次记录的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误差.小灯泡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
增大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5
0.75
w(保留2位有效数字).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U/V 0.10 0.20 0.40 0.80 1.00 1.20 1.40 1.80 2.20 2.50
I A 0.10 0.13 0.16 0.19 0.20 0.19 0.23 0.25 0.28 0.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武汉模拟)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实验中.首先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小车,使小车下滑.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如图是某同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0.02
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0.70
0.70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0.100
0.100
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1.00
1.00
m/s2(v、a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图1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其中A、B、C为三个计数点,有关长度如图1所示.已知此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则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1.46
1.46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vB=
0.4
0.4
m/s
(2)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10.25
10.25
mm
②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大小随时间t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π2(l0+
d
2
)
4
t
2
0
π2(l0+
d
2
)
4
t
2
0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③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l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l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图象3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
偏小
偏小
,乙
无影响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 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为
13.870
13.870
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2.310
2.310
mm,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6.6
×10
-7
 
6.6
×10
-7
 
m.

(2)如图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该同学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由图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S
 
4
-S
 
2
2△t
S
 
4
-S
 
2
2△t
,小车的加速度为
S
 
4
-
2S
 
2
4
t
2
 
S
 
4
-
2S
 
2
4
t
2
 

(3)实验室有一闲置的电流表A1,实验员为测定它的内阻r1的精确值,
有如下器材:
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约为5Ω)  电流表A2(量程600mA,内阻约为1Ω)
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约为3kΩ)    定值电阻R0=5Ω
滑动变阻器R1 ( 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为1A)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50Ω  额定电流为0.3A)
电源 E,电动势为3V,内阻较小         导线,电键若干
①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而且能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减少误差,在答题卷的方框中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所用的器材的代号.
②若选测量的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则r1的表达式为r1=
(I
 
2
-I
 
1
)R
 
0
I
 
1
(I
 
2
-I
 
1
)R
 
0
I
 
1
;式中各符号的意思是
R
 
0
是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
I
 
1
I
 
2
分别是某次实验电流表
A
 
1
A
 
2
的读数
R
 
0
是定值电阻的电阻大小,
I
 
1
I
 
2
分别是某次实验电流表
A
 
1
A
 
2
的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中学高三(上)摸底物理试卷(8月份)(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实验中.首先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小车,使小车下滑.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如图是某同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v、a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