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在长度测量时获得10.42mm的数据,则游标卡尺主尺的
31
31
mm刻度值与游标尺的某一刻度线对齐.
(2)实验室里有一电压表的表盘如图1所示,现将一个阻值是 它内阻两倍的电阻和它串联后改装成一个新的电压表,则现在表盘的每一小格应该是
0.6
0.6
V.
分析:(1)由题意可知,该游标卡尺为50分度的,即游标50格总长度为49mm,每格为0.98mm,则有:被测长度+0.98×n=游标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主尺示数.(n为游标与主尺对齐的第n根).
(2)根据欧姆定律,满偏电流不变,总电阻变为原来的3倍,根据U=IgR,可知满偏电压,即可知每一格的电压.
解答:解:(1)根据长度为10.42mm,该游标卡尺为50分度,且游标的第21根与主尺刻度对齐.游标50格总长度为49mm,每格为0.98mm,则有:被测长度+0.98×n=游标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主尺示数.(n为游标与主尺对齐的第n根).所以游标卡尺的主尺与游标刻度对齐的示数为10.42+0.98×21mm=31mm.
  (2)右图可知,改装前,满偏电压为3V,每一格的电压为0.2V.改装后,满偏电流不变,总电阻变为原来的3倍,根据U=IgR,满偏电压变为原来的3倍,则每一格的电压为0.6V.
故本题答案为:31,0.6V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读数的原理,以及知道电表的改装遵循欧姆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①用游标上有1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如图1所示,摆球直径为
2.06
2.06
cm.把摆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测量摆线长,通过计算得到摆长L.
②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n=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该单摆的周期是T=
2.24
2.24
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测量出多组周期T、摆长L数值后,画出T2-L图象如图2,此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C
C

A.g     B.
1
g
      C.
4π2
g
      D.
g
4π2

④与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比较,发现测量结果偏大,分析原因可能是
D
D

A.振幅偏小  B.在单摆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其摆长
C.将摆线长当成了摆长  D.开始计时误记为n=1
⑤该小组的另一同学没有使用游标卡尺也测出了重力加速度.他采用的方法是:先测出一摆线较长的单摆的振动周期T1,然后把摆线缩短适当的长度△l,再测出其振动周期T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表达重力加速度为g=
g=
4π2△l
T
2
1
-
T
2
2
g=
4π2△l
T
2
1
-
T
2
2

(2)(8分)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  2W”的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 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A.电压表V1(0~3V,内阻3kΩ)    B.电压表V2(0~15V,内阻15kΩ)
C.电流表A(0~0.6A,内阻约1Ω)   D.定值电阻R1=3kΩ     E.定值电阻R2=15kΩ           F.滑动变阻器R(10Ω,2A)  G.学生电源(直流6V,内阻不计)    H.开关、导线若干
①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
A
A
,定值电阻应选用
D
D
,从而改装电压表;
②为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从零开始多测几组数据,请在图4的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③根据实验数据作出P-U2图象,下面的图4中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C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1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cm.
(2)物理研究有许多思想方法,下列各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中用比值定义法的是
 
,用等效替代法的是
 
,属于理想化模型的是
 
,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请选填下列例子前的号码)
①电路的简化   ②加速度的定义   ③质点    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测定金属丝的电阻(阻值3~5Ω)时,给定的实验器材的实物如图2所示,要求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可以在0-0.6A之间变化.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中用实线代替导线连接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图.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他将单摆挂起后,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测摆长l:用米尺量出摆线的长度;
②测周期T:将摆球拉起,摆角小于5°时自由释放摆球,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将此作为第一次,接着一直数到摆球第60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算出单摆的周期T=
t60

③将所测量的 l和T值代入单摆周期公式,算出重力加速度g,将它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写进实验报告中去.
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分别指出各步骤中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2)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x(标称阻值为18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
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流表A(0-50mA,内阻约15Ω),电压表V(5V,内阻约20kΩ),电源E(6V直流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0(100Ω),电阻箱(99.9Ω)、开关K和导线若干.
①该小组用多用表的“×1”倍率的挡位测热敏电阻在室温下的阻值,发现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很小;为了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
 
倍率的挡位;如果换档后就用表笔连接热敏电阻进行读数,那么欠缺的实验步骤是:
 
,补上该步骤后,表盘的示数如图1所示,则它的电阻是
 
Ω.
精英家教网
②该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0开始逐渐增大到5V,作出热敏电阻的I-U图线,如图2所示.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方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精英家教网
③分析该小组所画出的I-U图线,说明在电流比较大的情况下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④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法,说明你对变化原因的判断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6?塘沽区模拟)某同学在做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取一根粗细均匀的康铜丝,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康铜丝的直径d;然后分别测出不同长度L1,L2,L3,L4…的康铜丝的电阻R1,R2,R3,R4…,以R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R-L图象;最后由R-L图象和螺旋测微器测出的直径d可求出康铜丝的电阻率
(1)测康铜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可知康铜丝的直径d=
0.281
0.281
×10-3m
(2)图乙是测康铜丝电阻的电路原理图,根据原理图在图丙中所示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用图乙中的电路测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叫做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

(3)图丁中的七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7组康铜丝的长度L、电阻R的值,根据图和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求得的康铜丝的电阻率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取一根粗细均匀的康铜丝,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出康铜丝的直径d;然后分别测出不同长度L1、L2、L3、L4……的康铜丝的电阻R1、R2、R3、R4……以R为纵坐标,以L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R-L图象;最后由R-L图象和螺旋测微器测出的直径d可求出康铜丝的电阻率。测康铜丝的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可知康铜丝的直径d=____________×10-3 m.

(2)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器材如图A所示,请用实线表示导线,将图A中器材连成实验用电路,实验时经测量得出的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B的方格纸上画出U—I图线。利用图线可求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I/A

0.12

0.20

0.31

0.32

0.50

0.57

U/V

1.37

1.32

1.24

1.18

1.10

1.05

A                                           B

(3)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____________。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