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分析 本题依据摩擦可以起电进行分析,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的知识来填空即可.

解答 解:散热风扇转动的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使扇叶带上了电,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扇叶就把灰尘吸附在表面上了.
故答案为:电荷;吸引.

点评 本题应知道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在a、c两状态的体积相等
B.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
C.在过程cd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在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在过程da中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中国首台探月车“玉兔号”的成功探月,激发起无数中国人对月球的热爱,根据报道: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frac{1}{6}$,月球半径为地球的$\frac{1}{4}$,则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得(  )
A.绕月球地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周期之比为3:2
B.绕月球地面飞行的卫星与绕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
C.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1:96
D.月球与地球的密度之经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是利用了核聚变原理
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当氢原子从n=3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放出光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的速度是8m/s,后面乙车的速度是16m/s.甲车突然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乙车也同时刹车.若开始刹车时两车相距24m,则乙车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时才能避免两车相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然后做匀速运动落到地面,他打开降落伞的速度图线如图a.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b.已知他打开降落伞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20s,人的质量为m1=60kg,降落伞质量为m2=10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所受阻力f与速度v成正比,即f=kv(g取10m/s2,sin372=0.6,cos37°=0.8),求:
(1)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2)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3)人下落的距离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半径为L1=2m的金属圆环内上、下半圆各有垂直圆环平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frac{10}{π}$T.长度也为L1、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另一端恰好搭接在金属环上,绕着a端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frac{π}{10}$rad/s.通过导线将金属杆的a端和金属环连接到图示的电路中(连接a端的导线与圆环不接触,图中的定值电阻R1=R,滑片P位于R2的正中央,R2的总阻值为4R),图中的平行板长度为L2=2m,宽度为d=2m.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在平行板左边缘中央处刚好有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0.5m/s向右运动,并恰好能从平行板的右边缘飞出,之后进入到有界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左边界为图中的虚线位置,右侧及上下范围均足够大.(忽略金属杆与圆环的接触电阻、圆环电阻及导线电阻,忽略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忽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磁辐射的影响,不计平行金属板两端的边缘效应及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求:
(1)在0~4s内,平行板间的电势差UMN
(2)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
(3)在上述前提下若粒子离开磁场后不会第二次进入电场,则磁感应强度B2应满足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设t=0开始计时,V0=0)
(1)等分运动时间(以T为单位时间)
第一、l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l:V2:V3…=1:2:3…)
第二、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Sl:S2:S3…=1:4:9…)
第三、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S:S…=l:3:5…)
(2)等分位移(以S为单位位移)
第四、通过lS、2S、3S…所用时间之比为:(tl:t2:t3…=$1:\sqrt{2}:\sqrt{3}$…)
第五、通过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时间之比为(tl:t2:t3…=$1:(\sqrt{2}-1):(\sqrt{3}-\sqrt{2})$…)
第六、通过lS、2S、3S…位置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sqrt{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斜面体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B=30°,∠C=90°,CD⊥AB,AE=EB=L,在C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一个带负电的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小球通过D点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经过E点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