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然后做匀速运动落到地面,他打开降落伞的速度图线如图a.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b.已知他打开降落伞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20s,人的质量为m1=60kg,降落伞质量为m2=10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伞后所受阻力f与速度v成正比,即f=kv(g取10m/s2,sin372=0.6,cos37°=0.8),求:
(1)阻力系数k和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方向?
(2)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3)人下落的距离为多大?

分析 (1)抓住平衡,根据kv=(m1+m2)g求出阻力系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2)对人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拉力的大小;
(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高度,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打开降落伞后人做变加速运动下落的高度,二者相加即为人下落的距离.

解答 解:(1)由图a可知,当速度v=5m/s时,物体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则有:kv=(m1+m2)g,
k=$\frac{({m}_{1}+{m}_{2})g}{v}$=140N•s/m.
打开伞瞬间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kv0-(m1+m2)g=(m1+m2)a
解得:a=$\frac{k{v}_{0}}{{m}_{1}+{m}_{2}}$-g=30m/s2,方向竖直向上.
(2)设每根绳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则有:8Tcos37°-m1g=m1a,
解得:T=$\frac{{m}_{1}(g+a)}{8cos37°}$=3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悬绳能承受的拉力为至少为375N.
(3)由v-t图知,人打开降落伞时速度v0=20m/s,
则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距离为:
h0=$\frac{{v}_{0}^{2}}{2g}$=20m,
设人和伞的总质量为m,打开降落伞后人做变加速运动,任意取无限小的一段时间△t,
则有:△h=v△t------①
又因为v=$\frac{f}{k}$------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ma------③
联立①②③可解得:△h=$\frac{mg-ma}{k}$△t,
由于a△t=△v,
则有:△h=$\frac{mg}{k}$△t-$\frac{m}{k}$△v,
两边求和:h1=$\frac{mg}{k}$t-$\frac{m}{k}$[(v1-v0)+(v2-v1)+…+(vn-vn-1)],
解得:h1=107.5m,
则人下落的距离h=h0+h1=127.5m.
答:(1)阻力系数k为140N•s/m;打开伞瞬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30m/s2,方向竖直向上;
(2)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75N;
(3)人下落的距离为127.5m.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共点力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运用,关键合理地选择研究的对象,通过图象能够得出人和降落伞的运动规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进行求解,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在粗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的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cm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cm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的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cm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
(1)这种粗测方法是将每个分子视为球体,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则形成的油膜可视为单分子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直径.
(2)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可知一滴油酸的酒精溶液含油酸为4.0×10-11m3,油膜面积为8.1×10-3m2,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4.9×10-9m.(结果全部取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B.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C.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射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滑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到达最高点后又返回到出发点.则能大致反映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加速度a、动能Ek、重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与时间t或位移x关系的是(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斜面固定不动),则可以求出(  )
A.斜面的高度B.斜面的倾角
C.下滑过程的中间时刻的速度D.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木板一端垫高,是为了小车有更大的加速度,方便测量
B.沙子和塑料桶的总重力就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C.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可作出a-$\frac{1}{m}$图象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沙和塑料桶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塑料桶的总重力大小
(2 )实验中得到以下两个实验图线图2中甲、乙,描述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图线是乙;描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图线是甲;图线甲也可以描述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关系.

(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3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1.20m/s.
②0-6点间的加速度为a=1.99m/s2
(4)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象如图4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B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一正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300V.电荷量q=+4.0×10-8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对其做功为1.2×10-5J.若已知B点的电势ΦB=200V,则A点的电势ΦA=5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72km/h,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t=28.8km/h,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