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半径R=0.6m的光滑圆弧轨道BCD与足够长的粗糙轨道DE在D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BCD的圆心,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半径OB、OD与OC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将一个质量m=0.5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B点左侧高为h=0.8m处的A点水平抛出,恰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物体与轨道DE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2)物体在轨道DE上运动的路程s.

分析 (1)物体做平抛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出物体落在A时的竖直分速度,然后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的初速度大小v0
(2)先由机械能守恒求出物体在C点的速度,然后由动能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解:(1)物体在抛出后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方向有:
${v}_{y}=\sqrt{2gh}=\sqrt{2×10×0.8}m/s=4$m/s
物体恰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则:$\frac{{v}_{y}}{{v}_{0}}=tan53°$
得:${v}_{0}=\frac{{v}_{y}}{tan53°}=\frac{4}{\frac{4}{3}}m/s=3$m/s
(2)B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
$\frac{1}{2}$mvC2=mgR(1-cos37°)=$\frac{1}{2}$mv2
得:vc=$\sqrt{27.4}$m/s
物体在斜面DE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f=μmgcos37°=0.8×0.5×10×0.8N=3.2N
因重力的分力小于摩擦力,故物体在D点静止;则由动能定理可知:
设物体在轨道DE上运动的距离x,则:$-(mgsin37°+μmgcos37°)S=0-\frac{1}{2}mv_D^2$
解得:s=1.1m;
答:(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是3m/s;
(2)物体在轨道DE上运动的距离是1.1m.

点评 本题关键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知识、能量守恒定理解题.此类问题要注意明确过程分析,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列式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如图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小球作平抛运动的照片,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已知小方格的边长,可求得平抛的初速度
B.若已知小方格的边长,可求得频闪周期
C.若已知小方格的边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可求得a、b、c、d任一点的速度
D.若已知小方格的边长和频闪周期,可以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质量为m的物体,在F1、F2、F3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F1、F2不变,仅将F3的方向改变90°(大小不变)后,物体可能做(  )
A.加速度大小为$\frac{{F}_{3}}{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为$\frac{\sqrt{2}{F}_{3}}{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为$\frac{\sqrt{2}{F}_{3}}{m}$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D.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关宇宙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长
B.太阳发出的光和热来自于碳、氧等物质的燃烧
C.在天空中呈现暗红色的恒星的温度比呈现白色的恒星的温度高
D.由于光速有限,因此观察遥远的天体就相当于观察宇宙的过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以封闭端为圆心,从开口向上的竖直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可用来说明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粒子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关于微观粒子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A.由大到小的关系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力无关
D.原子核几乎占据了原子的全部空间,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该波刚传到x=8m处,再经过3.8s时,P质点第5次出现波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P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该波的波速为5m/s
C.再经过△t=1.6s,x=2m处的质点向前传播△x=8m
D.再经过△t=1.4s,坐标为x=16m处的质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试验成功发射,首次试验从月球返回的技术.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由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成,到达环月轨道后,着陆器和上升器落到月面上轨道器和返回器将继续围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等待上升器从月面返回后进行交会对接.下列关于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引力常量G已知)(  )
A.由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围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其不受月球的引力作用
B.若已知轨道器与返回器围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距月球表面的高度h,就可以计算出月球的平均密度ρ
C.若已知月球的平均密度ρ和月球的半径R,就可以计算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D.先让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在同一个圆形轨道上,然后让上升器加速,即可实现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的对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的实验电路,通过调节电源可在原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电流,用磁传感器可记录原线圈中产生的磁场B的变化情况,用电压传感器可记录副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的变化情况,二者的变化情况可同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某次实验中得到的B-t、E-t图象如图(b)所示.

(1)试观察比较这两组图象,可得出的定性结论是(请写出两个结论):
①当B恒定时,得E为零,而B均匀变化,产生恒定的感应电动势;
②当B的变化率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该实验小组利用两组图象求出六组磁感应强度变化率($\frac{△B}{△t}$)和对应的感应电动势E的数据,并建立坐标系,描出的六个点如图(c)所示.请在图(c)中绘出E-$\frac{△B}{△t}$的图线;
(3)在该实验中,若使用的副线圈的匝数为100匝,则由图线可求得该副线圈的横截面积为2.77cm2.(要求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