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1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10(b)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2.60cm,S2=4.14cm,S3=5.69cm,S4=7.22cm,S5=8.75cm,S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s4+s5+s6)-(s1+s2+s3)
9T2
(s4+s5+s6)-(s1+s2+s3)
9T2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9.60
9.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2]、(7分)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1)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法则.实验时已提供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多个)还缺少的必要的器材是:
弹簧秤(两只)、铅笔
弹簧秤(两只)、铅笔
.(2)在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某学生有如下操作步骤,试按合理的顺序将步骤序号填在下面的线上:
DBCAFE
DBCAFE

A.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F和细绳方向.
B.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在橡皮条另一端栓上两根细绳套(此端交点称为结点).
C.用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互成角度的细绳套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到一定长度,在白纸上记下结点位置O,同时记下两个弹簧秤读数F1、F2和两根细绳方向.
D.把白纸钉在木板上.
E.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作两次实验.
F.用同一比例图示F1、F2和F,作图求出F1和F2合力F',比较F和F'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1]、(1)①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②根据逐差法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因此从减小摩擦阻力的角度进行实验的改正.
[2]、(1)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可知需要哪些器材;(2)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注意要符合逻辑先后顺序,同时便于操作,不能逻辑顺序颠倒.
解答:解:[1]、(1)①实验中安装、调整好器材,穿好纸带,在打点之前,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整理器材.
故答案为: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
 x6-x3=3a1(2T)2
 x5-x2=3a2(2T)2
 x4-x1=3a3(2T)2  ③
a=
a1+a2+a3
3
     ④
联立①②③④解得:a=
(x4+x5+x6)-(x1+x2+x3)
9(2T)2

带入数据解得a=9.60m/s2
(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造成该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物体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一是小球下落的空气阻力,二是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故具体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将钩码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钩码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2]、(1)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具体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固定白纸),白纸(记录方向画图)、刻度尺(选标度)、绳套(弹簧秤拉橡皮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图钉(固定白纸)、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橡皮条(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铅笔(作图).
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弹簧秤(两只),铅笔.
(2)实验步骤本着先安装设备(或者实验器材),然后进行测量的思路进行设计,同时注意操作的先后逻辑以及简单易行的原则,由此可知该实验步骤为:E、D、B、F、A、C、G.
故答案为:DBCAFE.
点评:明确实验原理,对于基础实验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加强利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物理3—4】

   (1)某学生利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具体操作如下:

        A.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夹子,把单摆的摆线夹在夹子上

        B.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长l

        C.将摆球向一侧偏离30°后由静止释放摆球

        D.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E.记下摆球完成竹次(大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t

        F.把所得数据代人公式

       该学生的上述操作中,错误或不妥的是              。(只填字母代号)

   (2)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正弦sini =0.75。求:

①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②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学生利用自行车内胎、打气筒、温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研究自行车内胎打气、打气结束、突然拔掉气门芯放气与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的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他绘出了车胎内气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将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到横线上)

A.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中由于气   

体对外做功,内能迅速增大

B.打气结束到拔出气门芯前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缓慢减少

C.拔掉气门芯后由于气体冲出对外做功,其内能急剧减少

D.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再次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2)举世瞩目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的比赛场馆,该中心拥有长50m、宽25m、水深3m、水温保持27—28℃,共10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已知水的摩尔质量M=1.8×10-2kg/mol,密度为1.0×103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1023mol-1,当游泳池注满水时,估算池中水分子数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新课标)2009-20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物理单元测试3-分子动理论、气体 题型:计算题

 (1)某学生利用自行车内胎、打气筒、温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研究自行车内胎打气、打气结束、突然拔掉气门芯放气与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的整个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情况,他绘出了车胎内气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将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到横线上)

A.从开始打气到打气结束的过程中由于气   

体对外做功,内能迅速增大

B.打气结束到拔出气门芯前由于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缓慢减少

C.拔掉气门芯后由于气体冲出对外做功,其内能急剧减少

D.放气后静置一段时间由于再次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2)举世瞩目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的比赛场馆,该中心拥有长50m、宽25m、水深3m、水温保持27—28℃,共10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已知水的摩尔质量M=1.8×10-2kg/mol,密度为1.0×103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1023mol-1,当游泳池注满水时,估算池中水分子数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______.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10(b)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1=2.60cm,S2=4.14cm,S3=5.69cm,S4=7.22cm,S5=8.75cm,S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______.
[2]、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1)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______法则.实验时已提供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纸、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多个)还缺少的必要的器材是:______.(2)在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某学生有如下操作步骤,试按合理的顺序将步骤序号填在下面的线上:______.
A.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记下弹簧秤读数F和细绳方向.
B.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在橡皮条另一端栓上两根细绳套(此端交点称为结点).
C.用两个弹簧秤通过两个互成角度的细绳套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到一定长度,在白纸上记下结点位置O,同时记下两个弹簧秤读数F1、F2和两根细绳方向.
D.把白纸钉在木板上.
E.改变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作两次实验.
F.用同一比例图示F1、F2和F,作图求出F1和F2合力F',比较F和F'得出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