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_{1}^{2}$H+${\;}_{1}^{3}$H→${\;}_{2}^{4}$He+${\;}_{0}^{1}$n+17.6MeV是氢核聚变反应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以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C.β衰变说明原子核中有少量电子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因地球温室效应面而变短

分析 氢核聚变反应是常见核反应,要熟记;一群处于n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C}_{n}^{2}$种不同频率的光.β衰变产生的电子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半衰期与地球环境的变化无关.

解答 解:A、${\;}_{1}^{2}$H+${\;}_{1}^{3}$H→${\;}_{2}^{4}$He+${\;}_{0}^{1}$n+17.6MeV是氢核聚变反应.故A正确.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任意两个能级间自发跃迁一次,自发跃迁时能发出${C}_{3}^{2}=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错误.
C、β衰变产生的电子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故C错误.
D、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因素决定,与地球环境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聚变反应、跃迁理论、β衰变的实质以及半衰期,关键是要牢记半衰期与化学反应速度不同,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两平行且无限长光滑金属导轨MN、PQ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0°,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L=1m,两导轨M、P之间接入电阻R=0.2Ω,导轨电阻不计,在abcd区域内有一个方向垂直于两导轨平面向下的磁场Ⅰ,磁感应强度B0=1T.磁场的宽度x1=1m,在cd连线以下的区域有一个方向也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的磁场Ⅱ,磁感应强度B1=0.5T.一个质量为m=1kg的金属棒垂直放在金属导轨上,与导轨接触良好,金属棒的电阻r=0.2Ω,若将金属棒在离ab连线上端x0处自由释放,则金属棒进入磁场Ⅰ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金属棒进入磁场Ⅱ后,经过ef时系统达到稳定状态,cd与ef之间的距离x2=8m.(g取10m/s2
(1)求金属棒从开始静止到磁场Ⅱ中达到稳定状态这段时间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2)求金属棒从开始静止到在磁场Ⅱ中达到稳定状态所经过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图甲为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正方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匀速转动,电流表为理想交流电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
A.电流表的示数为10A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0πrad/s
C.0.01s时线圈平面和磁场平行D.0.01s时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t=0时刻,坐标原点O处的波源开始在垂直y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t=0.4s时刻,波传到x=2m的A点,波形如图所示,求再经过多长时间,位于x=5m处的质点B到达波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需用力向下压活塞,这说明气体分子间有斥力
B.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势能也增大
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
E.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用细线拴一带负电的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  )
A.小球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B.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B时绳的张力一定最小
C.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球的线速度一定最大
D.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电势能一定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2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B.2、3两点的场强相同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表征物体做简谐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
A.回复力B.振幅C.周期D.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大气压为1.0×105Pa(相当于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下做托里拆利实验,由于管中混入少量的空气,水银柱上方有一节空气柱,如图所示,这时管中稀薄气体的压强相当于多少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