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航天飞机是能往返于地球与太空间的载人飞行器,利用航天飞机既可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也可以到太空去维修出现故障的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自第一次发射至今的28年里,它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维修、保养和发射费用太高即将面临退役,将被美国的“战神1”号火箭所替代。
(1)航天飞机对圆形轨道上的卫星进行维修时,两者的速度必须相同。卫星所在的圆形轨道离地面的高度是h,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航天飞机维修卫星时的速度大小。
(2)航天飞机无动力着陆,水平滑行时,从尾部弹出减速伞,以使航天飞机迅速减速。若航天飞机质量为m,弹出减速伞时的速度为,受到的阻力恒为f。求它在水平跑道上无动力滑行的距离和滑行的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对平行金属导轨,左端与一电源相连,中间还串有一开关K.导轨上放着一根金属棒ab,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已知两导轨间距为d,电源电动势为E,导轨电阻及电源内阻均不计,ab棒的电阻为R,质量为m,棒与导轨间摩擦不计.闭合开关K,ab棒向右运动并从桌边水平飞出,已知桌面离地高度为h,金属棒落地点的水平位移为s.下面的结论中正确是
A.磁场力对ab棒的冲量大小
B.磁场力对ab棒所做的功
C.开始时ab棒离导轨右端的距离
D.ab棒在导轨上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光滑U型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左端连接有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现给棒一个初速v0,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如图所示。求导体棒的最终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宽为L=1 m、高为h=7.2 m、质量为M=8 kg、上表面光滑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木箱速度为v0="3" m/s时,在木箱上表面的右端轻轻地放上一个质量m="2" kg的光滑小铁块(可视为质点),g取10m/s2.求:
(1)小铁块与木箱脱离时长木箱的速度大小v1
(2)小铁块刚着地时与木箱左端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个质量m=60 kg的滑雪运动员从高h=20 m的高台上水平滑出,落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由于落地时有机械能损失,落地后只有大小为10 m / s的水平速度,滑行到C点后静止,如图所示。已知ABBC之间的水平距离s1=30 m,s2=40 m,g=10 m / 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雪运动员在水平面BC上受到的阻力大小f=?
(2)落地时损失的机械能△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五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依次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块木板的长度为0.5m,质量为0.6 kg。在第一块长木板的最左端放置一质量为0.98 kg的小物块。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一颗质量为0.02 kg的子弹以150 m/s的水平速度击中小物块并立即与小物块一起在长木板表面滑行,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分析小物块滑至哪块长木板时,长木板才开始在地面上滑动。
(2)求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对出发点滑行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金属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经过时间t撤去拉力F,求撤去拉力后金属块在地面上滑行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光子不仅有能量,还有动量,光照射到某个面上就会产生压力.有人设想在火星探测器上安装上面积很大的薄膜,正对着太阳光,靠太阳光在薄膜上产生的压力推动探测器前进,第一次安装的是反射率极高的薄膜,第二次安装的是吸收率极高的薄膜,那么(   )
A.安装反射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
B.安装吸收率极高的薄膜,探测器的加速度大
C.两种情况下,由于探测器的质量一样,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应相同
D.两种情况下,探测器的加速度大小不好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物体受到一个F=10N,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下的推力的作用时,在10s内推力的冲量大小为______NS,动量的增量大小为______kg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