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最大阻值为2R1的可变电阻,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大小为r=R1,当R2的滑臂P从a滑向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R2=$\frac{{R}_{1}}{2}$时,R2上获得最大功率
B.当R2=R1时,R2上获得最大功率
C.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逐渐增大
D.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分析 由图看出:R1与变阻器并联.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R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将R1看成电源的内阻,分析滑动变阻器消耗功率的变化.R1是定值电阻,根据电流的变化,分析其功率的变化.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分析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变化,即可分析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如何变化.

解答 解:A、将R1看成电源的内阻,则等效电源的内阻等于R2时,即R2=$\frac{r{R}_{1}}{r+{R}_{1}}$=$\frac{{R}_{1}}{2}$时,R2上获得最大功率,故A正确,B错误.
CD、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即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随着R2的滑动臂P从a滑向b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增大,则该比值在增大,故C正确,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对于功率问题,要分定值电阻还是可变电阻,定值电阻功率的变化只看电流或电压的变化,而可变电阻可采用等效法进行分析,是解题的突破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如图所示,第二象限,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恰好与两坐标轴相切.x轴上切点A处有一粒子源,能够向x轴上方发射速率相等,均为v,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子,粒子重力不计.圆形区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frac{mv}{qr}$,y轴右侧0<y<r的范围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已知某粒子从A处沿+y方向射入磁场后,再进入匀强电场,发现粒子从电场右边界MN射出,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成45°角斜向下,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2)若在MN右侧某区域存在另一圆形匀强磁场B2,发现A处粒子源发射的所有粒子经磁场B1、电场E射出后均能进入B2区域,之后全部能够经过x轴上的P点,求圆形匀强磁场B2的最小半径;
(3)继第二问,若圆形匀强磁场B2取最小半径,试求A处沿+y方向射入B1磁场的粒子,自A点运动到x轴上的P点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把长度L、电流I都相同的一小段电流元放入某磁场中的A、B两点,电流元在A点受到的磁场力较大,则(  )
A.A点的磁感应强度一定大于B点的磁感应强度
B.A、B两点磁感应强度可能相等
C.A、B两点磁感应强度一定不相等
D.A点磁感应强度可能小于B点磁感应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所示为一种加速度仪的示意图.质量为 m 的振子两端连有劲度系数均为 k 的轻弹簧,电源的电动势为 E,不计内阻,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 R,有效长度为 L,系统静止时,滑动触头位于滑动变阻器正中,这时电压表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
(1)系统的加速度a(以向右为正)和电压表读数U的函数关系式a=$\frac{kL}{mE}$(E-2U).
(2)若电压表指针指在满刻度的$\frac{3}{4}$位置,此时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kL}{2mE}$和方向向左(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一对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离为d,板间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将金属板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的内电阻为r,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现将开关K闭合,并将滑动触头P调节至距离电阻R的右端为其总长度的1/4时,让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宏观带电粒子从两板间的正中央以某一初速度水平飞入场区,发现其恰好能够做匀速圆周运动.
(1)试判断该粒子的电性,求电源的电动势;
(2)若将滑动触头P调到电阻R的正中间位置时,该粒子仍以同样的状态入射,发现其沿水平方向的直线从板间飞出,求该粒子进入场区时的初速度;
(3)若将滑块触头P调到最左边,该粒子仍以同样的状态入射,发现其恰好从金属板的边缘飞出,求粒子飞出时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M、N的板长和板间距离都是l,N极板接地.电子束从静止开始,经电压U0加速后,沿M、N的中线连续不断地从左端射入两板间.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不考虑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求:
(1)若M、N间不加电压,电子从右端射出时的速度v;
(2)若M、N间的电压也是U0,电子从右端射出时的动能Ek
(3)若在M、N间加频率较低的正弦交变电压,使每个电子通过极板间的时间远小于交变电压的周期,可以认为这段时间内两板间电压是恒定的.已知在交变电压的每个周期内,射入的电子束中恰好有三分之一打在M板上.那么该交变电压的有效值U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水平面上质量为m=10kg的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位移s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当s=7.5m时拉力减为零,物体也恰好停下.取g=10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0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40J
C.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2 m/s
D.物体运动的时间为0.4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两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1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Ⅱ.另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图2甲实验装置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2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4.00N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甲车以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先行出发,2s后乙以1m/s2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求:
(1)乙车启动后经多长时间追上甲车
(2)在乙车追上甲车前,何时两车相距最远?两车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