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M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正方形木块,abcd为半径是R的$\frac{3}{4}$光滑圆弧形轨道,a为轨道的最高点,de面水平且长度也为R,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d点的正上方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到d处沿切线进入轨道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只要h大于r,释放后小球就能通过a点
B.只要改变h的大小,就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既可能落回轨道内,又可能落到de面上
C.无论怎样改变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
D.调节h的大小,不能使小球飞出de面之外(即e的右侧)

分析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若小球恰能通过a点,其条件是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小球此时的速度,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求出水平距离,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h,分析小球能否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

解答 解:A、小球恰能通过a点的条件是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m$\frac{{v}^{2}}{R}$
解得:v=$\sqrt{gR}$
根据动能定理:mg(h-R)=$\frac{1}{2}$mv2
得:h=1.5R
可知只有满足h≥1.5R,释放后小球才能通过a点,故A错误;
BCD、小球离开a点时做平抛运动,用平抛运动的规律,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x=vt
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R=$\frac{1}{2}$gt2
解得:x=$\sqrt{2}$R>R,故无论怎样改变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小球将通过a点不可能到达d点.只要改变h的大小,就能改变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就有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在de之间或之外.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实质是临界问题,要充分挖掘临界条件,要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5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自由下落,最后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忽略空气的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时落地B.甲比乙先落地
C.甲比乙先落地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是乙的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一个截面为劈形的滑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高h1=12m,底角分别为37°、53°,将A、B两物块(其质量mA=mB=2kg)用轻绳连续,通过滑梯顶端的小滑轮跨放在左右两侧斜面上,开始时在滑轮处压住轻绳,已知轻绳伸直时,两物块离地高度相等并且h2=4m.不计一切摩擦力,取g=10m/s2,sin37°=0.6,sin53°=0.8.
(1)若在压轻绳处突然剪断轻绳,求A物块下滑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松开轻绳,求在B物块滑动过程中,A物块增加的重力势能;
(3)若松开轻绳,求B物块滑到底端时的动能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不同时代的学者或科学家对运动有不同的描述,下列三位学者或科学家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牛顿、亚里士多德B.牛顿、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
C.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牛顿D.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是阿毛同学的漫画中出现的装置,描述了一个“吃货”用来做“糖炒栗子”的“萌”事儿:将板栗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飞出进入炒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的小滑块代替栗子,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半径为2R和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AB、CD和一段光滑圆弧组成.斜面动摩擦因数均为0.25,而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 θ=37°,AB=CD=2R,A、D等高,D端固定一小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的运动始终在包括锅底最低点的竖直平面内,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D点离地高为多少?
(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走过的总路程.
(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和小圆弧最低点Q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该同学从实验室取了如下器材: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细绳、④纸带、⑤小车、⑥钩码、⑦毫米刻度尺、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以上哪些器材是多余的:②(填代号),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2)实验操作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该同学所用打点计时器是图1的款式
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D.纸带移动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3)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
①如图3,纸带上F点对应的刻度尺读数为6.20cm;
②设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T,计算vF的公式为vF=$\frac{{d}_{6}-{d}_{4}}{10T}$;(用图2纸带中标识的dn表示)
③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表.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图4所示坐标系中合理选择好标度,作出v-t图象,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0.40 m/s2(两位有效数字).
对应点ABCDEF
速度(m/s)/0.1410.1800.2180.2620.3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
B.有摩擦力一定存在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C.静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阻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作为阻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把标有“220V 25W”、“220V100W”甲乙两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通过甲的电流等于通过乙的电流,甲的亮度大于乙的亮度.(填“大于”、“等于”、“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两根长度均为d=0.25m的细绳,一端系着质量均为m=0.4kg的小球A、B,另一端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A、B之间连接有原长l0=0.4m的轻弹簧.静止时AP、BP之间的夹角θ=74°,弹簧呈水平.g=10m/s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