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连着绝缘介质小球B,右端连在固定板上,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处在场强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A,从距B球为S处自由释放,并与B球发生碰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且A球的电荷量始终不变.已知B球质量为A球质量的3倍,A、B小球均可视为质点.求:
(1)A球与B球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0
(2)求A球与B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球的速度v1和B球的速度v2
(3)B球被碰后的运动为周期性运动,其运动周期T=2π
M
k
,要使A球与B球第二次仍在B球的初始位置迎面相碰,求劲度系数k的可能取值.
分析:(1)小球A从距B球为S处自由释放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求解与B球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0
(2)碰撞过程中A、B的总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即可由两大守恒定律求解球与B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球的速度v1和B球的速度v2
(3)B球被碰后做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A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要使A球与B球第二次仍在B球的初始位置迎面相碰,A球重新回到O处所用的时间t恰好等于B球的(n+
1
2
)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出A运动时间t,即可求解出劲度系数k的可能取值.
解答:解:(1)设A球与B球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0
由动能定理得,qES=
1
2
m
v
2
0
 
解得:v0=
2qES
m

(2)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有 mv0=mv1+Mv2 
机械能无损失,有  
1
2
m
v
2
0
=
1
2
m
v
2
1
+
1
2
M
v
2
2

联立上两式解得  v1=-
1
2
v0
=-
2qES
m
  方向向左,v2=
1
2
v0
=
2qES
m
方向向右.
(3)要使m与M第二次迎面碰撞仍发生在原位置,则必有A球重新回到O处所用的时间t恰好等于B球的(n+
1
2
)T.(n=0、1、2、3 …)
A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a=
qE
m
,t=
2v1
a
=(n+
1
2
)T,
又由题意,T=2π
M
k
,解得:k=
6π2qE
S
(n+
1
2
)2
(n=0、1、2、3 …)    
答:
(1)A球与B球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0
2qES
m

(2)A球与B球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球的速度v1大小
2qES
m
,方向向左.B球的速度v2
2qES
m
,方向向右.
(3)劲度系数k的可能取值是k=
6π2qE
S
(n+
1
2
)2
(n=0、1、2、3 …).
点评:本题是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运用到动能定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难点是抓住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得到A球运动时间的通项,即可求出K的可能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释放,那么从小球压上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泰安三模)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忌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A,滑块与斜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视为相等,均为f,且f<
12
mg
.则:
(1)如果保持滑块在斜面上静止不动,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多大?
(2)若在滑块A上再固定一块质量为2m的滑块B,两滑块构成的整体将沿木板向下运动,当弹簧的形变量仍为(1)中所求的最大值时,其加速度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圆环顶点P,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穿在圆环上作无摩擦的运动.设开始时小球置于A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小球运动到最底点时速率为υ,对圆环恰好没有压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通州区模拟)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1、m2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缦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固定一 质量为m0的托盘,托盘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用竖直向下的力将原长为Lo的弹簧压缩后突然撤去外力,则即将脱离m0时的弹簧长度为(  )
A、Lo
B、
Lo-(m0+m)g
k
C、
Lo-mg
k
D、
Lo-m0g
k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