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球用细线拴住,线长L=2.0m.当小球从图示位置A由静止释放后摆到悬点的正下方位置B时,细线恰好被拉断.若位置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5m,小球落地点C到O′的距离s=4m.O′点在悬点O的正下方.g=10m/s2.求:
(1)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的速度大小;
(2)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1)小球运动到位置B时,细线恰好被拉断,以后小球做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s=vt,
竖直方向上:h=
1
2
gt2
解得:v=s
g
2h
=4×
10
2×5
=4m/s;
(2)小球刚运动到位置B时,设细线中张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
v2
L

解得:T=mg+m
v2
L
=1×10+1×
42
2
=18N;
答:(1)细线刚被拉断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4m/s;(2)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N.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图a、b是一辆公共汽车在t=0和t=2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象,测得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取g=10m/s2.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
A.汽车的长度B.2s末汽车的速度
C.2s内汽车的加速度D.2s内汽车所受的牵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足够长水平浅色传送带以V0匀速运动,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煤块轻放在其上方,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经过一定时间后达到共同速度.令传送带突然停下,以后不再运动,到最后煤块也停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煤块第一次达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
(2)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的痕迹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自卸式货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逐渐抬起到一定高度且货物还未滑离车厢的过程中,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都在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N逐渐减小B.FN先减小后不变
C.Ff逐渐增大D.Ff先增大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如图A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线可知(  )
A.甲的质量是2kg
B.甲的质量是6kg
C.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左作直线运动,车厢内用OA、OB两细线系住小球.球的质量m=4千克.线OA与竖直方向成θ=37°角.如图所示.g取10米/秒2
求:(1)小车以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OA、OB两绳的张力?
(2)小车以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并在12.5米距离内速度降为零的过程中,OA、OB两绳张力各多大?
(3)小车如何运动时,可使OB绳所受拉力开始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用细绳连接起来,绳子OA=AB=BC,它们以O为圆心在水平面上以共同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在运动中若绳子OA、AB、BC上的张力分别是T1、T2、T3那么T1:T2:T3是(  )
A.1:2:3B.1:3:6C.7:5:3D.6: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位滑雪者收起雪杖自由滑行,他以v0=40m/s的初速度自雪坡底端O点沿直线冲上雪坡,速度减到0后仍不用雪仗立即转身又自由滑下(忽略转身时间),已知雪坡足够长,雪坡倾角为θ=37°,雪橇与雪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从滑雪者刚滑上雪坡O点开始计时,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人能沿雪坡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2)雪坡上距底端75m远处有一点P,求从计时开始人滑到P点所需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质量M=4kg,长度L=1.4m;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N,小滑块质量m=1kg,其尺寸远小于L,小滑块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10m/s2).
(1)现用恒力F作用在木板M上,为了使得N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F大小的范围是什么?
(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22.8N,且始终使用在M上,最终使得N能从M上面滑落下来.问:N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