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两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某同学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另一同学在B点挂的钩码数应是(   )

A.1个         B.3个          C.5个          D. 7个
BC  (3分)


试题分析:设每一个钩码产生的作用力为F,如图,构成力的合成示意图,可知在B端受力最大不能超过7F,最小不能小于F,所以选项B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竖直挡板,挡住一个重为G的光滑球,求斜面和竖直挡板对球的作用力?若挡板改变方向变为垂直斜面挡住球,情况又怎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钢筋弯成的支架,水平虚线MN的上端是半圆形,MN的下端笔直竖立.一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最高点B处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C点与A点等高),则绳中拉力(  )
A.先变大后不变B.先不变后变大
C.先不变后变小D.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轻杆BC的一端铰接于C,另一端挂重物G,并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拉住.开始时BC向下倾斜,现用力F拉绳,使BC缓慢接近竖直位置,在此过程中BC受到的圧力(  )
A.变大B.不变
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6分)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上标出了F1、F2、F、F′四个力,其中    (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       基本相等,      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理量在运算过程中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有       
A.路程B.速度C.力D.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
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
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M、N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结点P,使其位于E处,此时α+β=900,如图所示;然后保持M的读数不变,当α角由图中所示的值减小时,要使结点仍在E处,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一)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力的图示,如图1.图上标出了F1、F2、F、F′四个力,其中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秤直接测得的;若F与F′的______基本相等,______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

(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对于自由下落的重物,下述选择的条件更为有利的是______
A.只要足够重就可以
B.只要体积足够小就可以
C.既要足够重,又要体积非常小
D.应该密度大些,还应便于夹紧纸带,使纸带随同运动时不致扭曲
(三)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______(用H、h表示).
(四)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有以下实验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用相应字母表示)
A.通过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橡皮条的伸长,再重复做几次;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C.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的A点;
D.记下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以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作出)合力F;
E.比较力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F.用两条细绳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即结点),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