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图a),游标卡尺的示数为0.03cm,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图b),10分度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c所示(游标尺上10个格的总长度为9mm),已知双缝间距离为0.2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0.75m.则图c中游标尺的示数为
0.96
0.96
cm.所测光波的波长为
620
620
nm.
分析: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
l
d
λ
求出光波的波长.
解答:解:图c中游标尺的主尺读数为9mm,游标读数为0.1×6mm=0.6mm,所以最终读数为9.6mm=0.96cm.
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x=
0.96-0.03
4
cm=0.2325c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
l
d
λ
得,λ=
△xd
l
=6.20×10-7m=620nm

故答案为:0.96,62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
l
d
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0.02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
0.65
0.65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
0.10
0.10
 m/s,加速度是
0.30
0.30
 m/s2(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打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0.86
0.86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s4+s5+s6)-(s1+s2+s3)
9T2
(s4+s5+s6)-(s1+s2+s3)
9T2
,加速度的大小是
0.64
0.64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的物体运动轨迹的一部分,O、a、b、c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轨迹和坐标轴上的虚线表示有所省略),a、b、c三点的坐标如图,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2.0
2.0
m/s,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时的位置
(选填“是”或“不是”) O点. (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10cm、x2=7.70cm、x3=8.30cm、x4=8.90cm、x5=9.50cm、x6=10.10cm,则:

(1)计算vA的公式为vA=
,vA大小为
0.920
0.920
m/s;(取三位有效数字)
(2)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a=
0.60
0.60
m/s2;(取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偏小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的方法.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