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是定值电阻,R3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电流表A和电压表V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右端滑至左端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的示数增大B.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
C.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减小D.电阻R1的电功率增大

分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右端滑至左端的过程,分析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总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R2、R3并联的电压如何变化,分析通过R2的电流如何变化,再分析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根据R1电压的变化,判断电容器所带电量的变化和R1电功率的变化

解答 解:
A、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P从右端滑至左端的过程中,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R2、R3并联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得知,电路中总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减小,则电压表V的示数减小.故A错误.
B、R2、R3并联的电压U=E-I(R1+r),I增大,其他量不变,则U减小,通过R2的电流I2减小,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3=I-I2,I增大,I2减小,则I3增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故B正确.
C、电容器C的电压UC=IR1,I增大,UC增大,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增加.故C错误.
D、电阻R1的电压增大,则由功率公式可知,电功率也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是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问题,按“局部→整体→局部”的顺序进行分析.电容器的电压等于所并联的电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电阻R1=3Ω,R2=6Ω,线圈的直流电阻不计.电源电动势E=5V,内阻r=1Ω,开始时开关S闭合.则(  )
A.断开S前,电容器带电荷量为零B.断开S前,电容器电压为$\frac{10}{3}$V
C.闭合S的瞬间,电容器a板上带正电D.断开S的瞬间,电容器b板上带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是(  )
A.导体内部无电场
B.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
C.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
D.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两实验小组同学分别采用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①在甲图中,下落物体应选择密度较大的重物;在乙图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关系是:m1.>m2(选填“>”、“=”或“<”);
②若采用图乙的方案进行实验,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频率为50Hz交流电源、刻度尺和天平,
③某次实验所打纸带如图丙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D点到O点的距离已标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C点时,重物速度vc=0.7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测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首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盘面如图a所示,其示数为1.55V.
②然后,用电压表、电阻箱R、定值电阻( R0=5Ω)、开关S、若干导线和该电池连成电路,进一步测定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ⅰ)在图b中,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图连接.
(ⅱ)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阻值R,读出电压表相应示数U.记录多组R、U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frac{1}{R}$与$\frac{1}{U}$的值,做出$\frac{1}{R}$-$\frac{1}{U}$图线如图c所示.分析该图线斜率k 的物理意义知k=$\frac{{R}_{0}+r}{E}$.(用E、r、R0表示)
(ⅲ)从图线中可求得待测电池电动势E=1.54V,内阻r=0.47Ω.(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ⅳ)若考虑电压表为非理想表,则电池电动势E测量值相对真实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学中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突出了带电体的带电量,忽略了带电体的质量,这里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C.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电容C=$\frac{Q}{U}$,加速度a=$\frac{F}{m}$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D.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x}{△t}$,当△t非常小时,$\frac{△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如图乙所示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15s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t=0.15s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C.t=0.25s时,质点P的动能在减少
D.从t=0.10s到t=0.25s,该波沿轴轴负方向传播了6m
E.从t=0.10s到t=0.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1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密闭于绝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速率均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E.热量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可见光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平板玻璃上,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对于两束单色光来说(  )
A.玻璃对a的折射率较大
B.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较大
C.b光每个光子的能量较大
D.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