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果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真空射入不同介质,则折射率越大的介质(  )
A.折射角就越大,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大
B.折射角就越大,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小
C.折射角就越小,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大
D.折射角就越小,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小
C
折射率大表示偏离原来方向较大,则入射角相同,则折射角就越小,表示这种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越大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平行光a垂直射向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其截面如图所示,发现只有PQ之间所对圆心角为90°的球面上有光射出,则玻璃球对a光的折射率为_________,若仅将a平行光换成b平行光,测得有光射出的范围增大,设ab两种色光在玻璃球中的速度分别为vavb(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若折射角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两种单色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则Ⅱ单色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
B.若此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相同的障碍物,则Ⅱ单色光比Ⅰ单色光发生的衍射现象明显
C.此两种单色光相比,Ⅱ单色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D.用此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某种金属,若用Ⅱ单色光照射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Ⅰ单色光照射时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选修模块3—4)(7分)

(1)(3分)运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被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一定为A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淄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去他离波源的距离
E.若p点与波源距离s=淄T,则质点p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
(2)(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的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正弦值为sini=0.75.求:
(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画出此束光线进入棱镜后又射出棱镜的光路图,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不考虑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n,他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正确无误,但事后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与bb′不平行,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C.他测出的n值一定偏大D.他测出的n值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BC为一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的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改变入射光的入射方向(不考虑BC面反射的光线),则(     )
A.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偏转,则红光将首先射出AB面
B.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偏转,则紫光将首先射出AB面
C.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偏转,则红光将首先射出AB面
D.使入射光线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偏转,则紫光将首先射出AB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横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折射率为。现有一细光束以45º的入射角射到边,经玻璃砖折射、反射后,经面平行返回,已知,扇形区的半径为,则出射点离圆心的距离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一个大游泳池,池底是水平面,池中水深1.2m,有一直杆竖直插入池底,恰好有一半露出水面,太阳光以与水平面成37°角射在水面上,测得直杆在池底的影长是2.5m,求水的折射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在《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有一位同学根据所学光学知识采用另一种方法测定了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折射率。该同学的具体做法是:先在白纸上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MN和QO,交点为O,再以O为圆心画一玻璃砖相同的半圆;将玻璃砖平放在白纸上,使其与所画的半圆重合,在玻璃砖外的QO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缓慢让玻璃砖绕O点顺时针转动,并且在直径AB这一侧不断观察,当玻璃砖转动到一定的位置时,突然发现在这一侧任何位置都看不到P1和P2的像,记下这时玻璃砖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移去玻璃砖。
请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及符号是       。(并请在图中标出)
(2)计算折射率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