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1)(i)用多用电表测量了一个10Ω的电阻后,需要继续测量一个阻值大约是20Ω的电阻,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必要步骤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螺丝刀调节表盘下中间部位的调零螺丝,使表针指零
B.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0Ω”位置
C.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表针指着欧姆零点
D.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E.把表笔从测试笔插孔中拔出后,选择开关应置于“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F.整理好器材,把多用表放回桌上原处,实验完毕.
(ii)如图所示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①如果是用×10Ω挡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Ω.
②如果是用直流10V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分析:欧姆表指针指在中间附近时,读数最准确;欧姆表每次使用应该先选档位,然后欧姆调零,最后测量;每次换挡需重新欧姆调零;最后调到交流最大电压挡;
电阻的测量值等于欧姆表表盘刻度乘以倍率.
用直流10V挡测量电压,选取中间三排刻度最下面一排读数.
解答:解:(i)机械调零在电表指针开始不是指在最左端时,才需要操作,所以A选项不是必须的步骤.欧姆表指针指在中间附近时,读数最准确,所以测量了一个10Ω的电阻后,继续测量一个阻值大约是20Ω的电阻不必换档,不需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直接进行测量,读数完毕后调到交流最大电压挡,所以必须的步骤的操作顺序是DEF.
(ii)①电阻的大小为R=14×10Ω=140Ω;
②如果是用直流10V挡测量电压选取中间三排刻度最下面一排读数为V=5.2V.
故答案为:(i)DE F   (ii)①140    ②5.2.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表的操作步骤以及读数方法,简单题,很容易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7?汕头模拟)电容器是电学中一种常见的能存储电荷的电子元件.某同学用如下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一个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图中R是12kΩ的高阻值电阻,串在电路中的数字多用电表调至微安档,并且数字多用电表表笔的正负极可以自动调换.

(1)实验时先将开关S接1,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数字电表示数为
0
0
μA时,表示电容器电量充至最多,充电过程完成;
(2)然后将开关S接至2,电容器开始放电,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电流值,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80
I/μA 498 370 280 220 165 95 50 22 16 10 5
试根据记录的数据在给出的网格图中(图2)作出电容器放电的I-t图象.
(3)已知在电容器的放电I-t图象中,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电容器的放电量;试由上述所做出的I-t图象求出该电容器的放电量为
8.5×10-3
8.5×10-3
C.
(4)由图线可以看出电容器放电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多用电表表指针如图1所示.如果选用的是直流5mA挡,则读数为
 
mA;如果选用的是×10Ω挡,则读数为
 
Ω.
(2)某同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 的阻值,实物连接装置如图2所示.用这个电路测量
 
(填“大”或“小”)电阻误差较小,且测量值比电阻的真实值
 
(填“大”或“小”)
(3)某同学设计的测定水果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如图3所示.水果电池内阻较大,图中电流计内阻未知.实验中他多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值,并记录电阻箱的阻值及相应的电流计读数.用上述方法
 

A.能测定水果电池电动势
B.能测定水果电池内电阻
C.处理数据时用R-1/I图比R-I图更科学
D.电阻箱取值应该大些
(4)一段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一同学用电动势为4.5V、内阻为3.0Ω的电源与该导体构成闭合回路,则导体消耗的功率是
 
W.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5?宿迁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图中R是12kΩ的高阻值电阻,串在电路中的数字多用电表调至微安档,并且数字多用电表表笔的正负极可以自动调换.电源电压为6.0V.
(1)实验时先将开关S接1,经过一段时间后,当数字电表示数为
0
0
μA时,表示电容器电量充至最多;
(2)然后将开关S接至2,电容器开始放电,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电流值,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80
I/uA 498 370 280 220 165 95 50 22 16 10 5
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电容放电的I-t图象,
(3)已知在电容器的放电I-t图象中,图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就是电容器的放电量;试由上述所作出的I-t图象求出该电容器的放电量为
8.5×10-3
8.5×10-3
C;由此得出该电容器的电容 C=
1.41×10-3
1.41×10-3
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合肥二模)Ⅰ.某同学尝试用橡皮筋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两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与细绳连接,结点为O,细绳下挂一重物,两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连有细绳.实验时,先将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固定在墙上的钉子A上,另一条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图1所示;再将另一条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细绳也固定在墙上的钉子B上,如图2所示.
(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bce
bce

a.两橡皮筋的另一端连接的细绳a、b长度要相同
b.要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要测量图1和图2中橡皮筋的长度
d.要记录图1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e.要记录图2中结点O的位置及过结点O的竖直方向
(2)对该实验“两条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确的为
c
c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长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长和粗细均要相同
Ⅱ.某同学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串联了一只2.50Ω的保护电阻
R
 
0

(1)连接好的电路如图1所示.该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1.5V.检查各接线柱均未连错,且接触良好,电流表完好也未发生短路.他接着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查电路中的断路处.e、d间导线是否需要检查?
不需要
不需要
.若把两表笔分别接a、b时多用电表示数为0,接c、d时,多用电表示数约为1.5V,由此可推断发生断路的元件是
R
R


(2)在图2中画出与图1的实验连接图相对应的实验原理图.
(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顺利完成实验,测得五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这些数据在图3中画出U-I图线,其中电流为
0.19
0.19
A的数据点应舍弃不用;根据图线得电池的电动势为
1.46V
1.46V
,内阻为
0.40Ω
0.40Ω


I/A 0.08 0.19 0.23 0.30
U/A 1.20 1.00 0.80 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小明同学为测定某电源内阻r和一段电阻线单位长度的电阻R0,设计如图1所示的电路,ab是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线,R是阻值为5Ω的保护电阻,电源电动势为10V.电流表示数用I表示,滑片P与电阻丝良好接触,用L表示aP长度,其它连接导线电阻不计.实验时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记录L和与之对应的I的数据.
(1)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小明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有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挡,再将红表笔固定在g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f、e、d、c、a、h接线柱.对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2)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根据得到的数据,小明同学作出了
1
I
-L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电源内阻r为
 
Ω;该电阻线单位长度的电阻R0
 
Ω.
(3)若电流表内阻不能忽略,则电源内阻r和电阻线单位长度的电阻R0的测量值分别
 
 
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多用电表连接点 现象
g、f 多用电表无示数
g、e 多用电表无示数
g、d 多用电表示数为10V
g、c 多用电表示数为10V
g、a 多用电表示数为10V
g、h 多用电表示数为1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