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2?郑州模拟)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控制合外力做功成倍数的增加即可;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从而选择合适的电源;
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角太小,说明阻值太大,应换用大档;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后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解答:解:A、“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控制合外力做功成倍数的增加即可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的具体值,故A正确;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故B错误;
C、用欧姆表“X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角太小,说明明阻值太大,应换用大档即“×100”档,故C错误;
D、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需要验证mgh=
1
2
mv2,因质量m可以消去,所以本实验不需要用天平测量质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明确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是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郑州模拟)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六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郑州模拟)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及随后的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灾后某中学的部分学生组成了一个课题小组,对海啸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模型: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4kg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10m/s2
(1)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2)在距出发点什么位置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郑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GE是橡皮条,甲图表示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牵拉橡皮条,乙图表示用一个拉力牵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郑州模拟)滑板运动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活动.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水平离开h=0.8m高的平台,运动员(连同滑板)恰好能无碰撞的从B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然后经C点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至最高点D.圆弧轨道的半径为1m,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圆弧对应圆心角θ=106°,斜面与圆弧相切于C点.已知滑板与斜面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3
,g=10m/s2,sin37°=0.6,cos37°=0.8,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连同滑板)质量为50kg,可视为质点.试求:
(1)运动员(连同滑板)离开平台时的初速度v0
(2)运动员(连同滑板)通过圆弧轨道最底点对轨道的压力;
(3)运动员(连同滑板)在斜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郑州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2m.开始时细绳伸直,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且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若在物体A下落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则A接触地面前的瞬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