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分)某甲设计了1个如图所示的“自动喷泉”装置,其中A、B、C为3个容器,D、E、F为3根细管,管栓K是关闭的.A、B、C及细管D、E中均盛有水,容器水面的高度差分别为如图所示.A、B、C的截面半径为12cm,D的半径为0.2cm.甲向同伴乙说:“我若拧开管栓K,会有水从细管口喷出.”乙认为不可能.理由是:“低处的水自动走向高外,能量从哪儿来?”甲当即拧开K,果然见到有水喷出,乙哑口无言,但不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甲又进一步演示.在拧开管栓K前,先将喷管D的上端加长到足够长,然后拧开K,管中水面即上升,最后水面静止于某个高度处.

(1)论证拧开K后水柱上升的原因;

(2)当D管上端足够长时,求拧开K后D中静止水面与A中水面的高度差;

(3)论证水柱上升所需能量的来源。

解析

实践证明,甲的设计是正确的,所以乙的结论肯定是错的。

(1)设大气压为,水的密度为。拧开前的情况如图复的(a)图所示。由流

体静力学可知,中气体的压强为

      (1)

中气体的压强为

                  (2)

由(1)、(2)两式可得

,当拧开后,中气体压强降至,此时

                   (3)

管中容器水面以上的那一段水柱所受合力向上,所以管中水柱上升。

(2)拧开后,水柱上升,因管上端已足够长,故水不会从管口喷出.设到中的水面静止时中增加水量的体积为,则中减少水量的体积亦为,其水面将略有降低,因而中气体压强路有下降,中的水将通过管流入中,当从流入水量的体积等于时,中气体压强恢复原值。因为的半径为管半径的60倍,截面积比为3600倍,故中少量水的增减()引起的中水面高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即的数值保持不变。

中水面静止时与中水面的高度差为,(见图(b)),则有

                     (4)

由此可得                                                     (5)

(3)将图复(a)和(b)两图相比较可知,其差别在于体积为的水从移至中,另的水又由移入中,前者重力势能减少,而后者重力势能增大,前者的重力势能减少量为

                                 (6)

中增加的水柱的重心离中水面的高度为,故后者的重力势能增量为

                               (7)

由此可知,体积为的水由流入中减少的势能的一部分转化为同体积的水由进入中所需的势能,其余部分则转化为水柱的动能,故发生上下振动,中水面静止处为平衡点.由于水与管间有摩擦等原因,动能逐步消耗,最后水面停留在距中水面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①除了图中给出的实验器材外,需要的器材(除学生电源外)还有
 

②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③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两个光滑导轨分上下两层水平排列.与两个相同小车后部相连的刹车线穿过导轨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控制两小车同时起动和同时制动(图中未画).实验中可通过增减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的大小,通过增减放置在小车上的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
次数 小车 拉力(N) 质量(g) 位移(cm) 拉力
比值(F:F
质量
比值(m:m
位移
比值(x:x
加速度
比值(a:a
1 0.1 200 22.3 0.50 1 空格1 空格2
0.2 200 43.5
2 0.2 200 40.2 1 0.50 空格3 空格4
0.2 400 19.5
①请根据实验要求将表中写有“空格”处的相应数据计算出并填写在横线上:
空格1:
 
、空格2:
 
、空格3:
 
、空格4: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代替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④根据第二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为接在频率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点是依次所选的计数点,但第三个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均有4个实际打下的点未画出,则由图示数据可求得,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打第3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2)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0Ω)
B.电流表A1(满偏电流3mA,内阻rA=10Ω)
C.电流表A2(0~0.6A,内阻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图甲中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图
 
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操作方便且能较准确的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字母代号).
②图乙为该同学根据①中选出的合理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A1的示数,I2为电流表A2的示数),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甲),一热敏电阻RT放在控温容器M内(容器温度可按需要调节),已知该热敏电阻RT在0℃时的阻值为550Ω,在95℃时阻值为150Ω.
(1)现要求在升温过程中测量在0℃一95℃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T的阻值,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甲),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A1为安培表,量程0.6A,内阻约为30Ω;
B.A2为毫安表,量程30mA,内阻约为10Ω;
C.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
D.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
E.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应选择的电流表为
 
(填器材前面的选项字母),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
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温度为10℃
③将单刀双掷开关闭合到
 
端,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
 

⑤记录温度为10℃的RT的阻值,RT=
 
.(用④中的测量值表示)
⑥逐步升高温度的数值,直至95℃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③④⑤
(2)该同学正确测得该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热敏电阻RT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该同学还想测定此热敏电阻在某一温度下消耗的功率,实验室内另有一内阻可变电源,该电源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该同学将此热敏电阻与这一电源直接相连,将控温箱调至70℃,则该电阻此时消耗的功率为
 
W.(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1)中小车A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的纸带穿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一端带有定滑轮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C为测力传感器,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器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
精英家教网
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
 
流(选填“交、直”)
 
V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
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
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
12
m2g
③图(2)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④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如图(2),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是图中的图线
 

(2)用伏安法测量一定值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及规格如下:
待测电阻RX(约200Ω)                   直流毫安表(量程0-20mA,内阻50Ω)
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5kΩ)        直流电源(输出电压3V,内阻可不计)
滑动变阻器(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    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①根据所给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如图(3),并在图甲和图乙中补画出正确的连接线
②一同学按电路图完成正确连接,在开关闭合后,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现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已知5根导线及电路中1至10的各连接点接触良好,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故障.在开关闭合时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档;在连接点1、10同时断开的情况下,应当选用多用电表的
 

③在开关闭合情况下,若测得6、7两点间的电压接近电源的电动势,则表明滑动变阻器
 
可能是
 
故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