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光滑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
A.v1B.v2C.v3D.v4
C

试题分析:分析物体在斜面方向只有两个力,一个是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另一个是拉力F,对a图分析,前两秒,力F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2秒末的速度第三秒内F沿斜面向上,与重力平衡为匀速运动,速度不变,,d图像前两秒与a同,2秒末的速度,第三秒内F沿斜面向上大小为mg,则有加速度,三秒末的速度。分析b图,第一秒内拉力与重力平衡,物体静止,第二秒没有拉力,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第二秒末的速度,第三秒拉力向下,加速度, 所以三秒末的速度,分析 c 图第一秒拉力0,物体向下匀加速,末速度,后两秒拉力向下,加速度,三秒末的速度比较可得答案C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M=-g
B.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TN=mg
C.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D.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间的接触面倾斜。连接A与天花板之间的细绳沿竖直方向。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A.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作用
B.木块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木块B可能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作用
D.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大于木块B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09年冀州中学期末)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箱,箱顶部和底部用细线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的小球,两球间有一根处于拉伸状态的轻弹簧,使两根细线均处于拉紧状态,如图所示。现在突然剪断下端的细线,则从剪断细线开始到弹簧恢复原长以前,箱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
B.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
C.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
D.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在倾角θ=30°的长斜面上有一带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的质量为m=2kg,它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成正比,即f=kv.若从静止开始下滑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曲线所示,图中的直线是t=0时速度图像的切线,g=10m/s2

(1)根据图像求滑块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
(2)写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的表达式。
(3)求μ和k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对物体施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10乙所示,试求:(g取10m/s2

(1)物体所受的拉力F;
(2)t=4s末重力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摩擦因数为,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同时对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的大小变化,两者关系为,其中k为常数、则环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利用两图象可以求出物块的质量及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A.m=0.5kgμ=0.4
B.m=1.5kgμ=0.4
C.m=0.5kgμ=0.2
D.m=1.0kgμ=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