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位于线圈的轴线上,下列过程中,能使线圈中产生最大感应电动势的是
A.条形磁铁沿轴线缓慢插入线圈
B.条形磁铁沿轴线迅速插入线圈
C.条形磁铁在线圈中保持相对静止
D.条形磁铁沿轴线从线圈中缓慢拔出
23-2(本题供使用选修3-1教材的考生作答.请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选择题“填涂说明”中的[2]涂黑,再答题.)
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a、b两点间的距离为L,ab连线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θ,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A.ELsinθ
B.ELcosθ
C.EL
D.
EL
分析:(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磁通量变化越快,则感应电动势越大;
(2)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为U=Ed,明确d为有效长度.
解答:解:(1)要使产生的电动势最大,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应使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最快,故应将磁铁迅速插入线圈,故B正确,ACD错误;
(2)场强为E,则电动势U=Ed=ELcosθ;故B正确;
故答案为:(1)B;(2)B.
点评:本题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属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1题计分.
(1)(本题供使用选修1-1教材的考生作答)
如图所示,线圈为100匝,在2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由0.04Wb均匀增大到0.08Wb,这2s时间内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2
2
V,如果线圈回路的总电阻为1Ω,则感应电流是
2
2
A
(2)(本题供使用选修3-1教材的考生作答)
如下图所示电路用来测定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中v为电压表(其电阻足够大),定值电阻R=7.0Ω.在电键未接通时,v的读数为6.0V;接通电键后,v的读数变为5.6V.那么,电池组的电动势为
6.0V
6.0V
和内电阻为
0.5Ω
0.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24-1题计分.
(1)一台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2200匝,副线圈440匝.副线圈接一个100Ω的负载电阻,当原线圈接在44V直流电源上时,电压表示数为
0
0
V,电流表的示数为
0
0
A.
(2)把电荷量是5.0×10-4C的正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0.1J.如果b点电势为100V,则a点电势为
500100
500100
V,ab两点的电势差为
5×105
5×105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1)题计分.
(1)本题供使用选修1-1教材的考生作答
某电池电动势为1.5V,如果不考虑它内部的电阻,当把它的两极与150Ω的电阻连在一起时,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强度为
10
10
mA,10秒内有
0.1
0.1
_C的电荷定向移动通过电阻的横截面.
(2)本题供使用选修3-1教材的考生作答
如图所示当可变电阻R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通过电阻R1、R2的电流强度I1、I2的变化情况是I1
,I2
.(填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24-1题计分.
(1)(本题供使用选修1一1教材的考生作答.)
如图所示,将条形磁铁分别以速度υ和2υ插入线圈,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
 

A.以速度υ插入时大
B.以速度2υ插入时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思考:磁通量的变化量、
磁通量的变化率呢?
(2).(本题供使用选修3一1教材的考生作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和电势能都是矢量
B.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
C.电场中某两点的电势差为零,当把点电荷从这其中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做功一定为零
D.由公式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成正比,与该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1)题计分.
(1)(本题供使用选修1一1教材的考生作答.)
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传感器,例如,电冰箱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就要用到
D
D

A.压力传感器
B.声传感器
C.光传感器
D.温度传感器
(2)(本题供使用选修3一1教材的考生作答.)
一个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过程中,电场力做了2×10-6 J的正功,那么
A
A

A.电荷的电势能减少了2×10-6 J
B.电荷的动能减少了2×10-6 J
C.电荷在B处时具有2×10-6J的电势能
D.电荷在B处时具有2×10-6 J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