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将玻璃砖放在白纸上,然后用笔直接贴着玻璃砖画出了两个界面,由于笔头较粗,使得画出的两个界面都向外出现了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之后,他没有移动玻璃砖,直接插针做完了实验,他实验结果测得的折射率将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该同学笔头较粗,画出的两个界面都向外出现了一小段距离,如图虚线所示,作出光路图:黑线表示实际的光路,而红线是作图时的光路,可见,入射角没有变化,而折射角偏大,根据折射定律n=
sini
sinr
,可知,他实验结果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激光液面控制仪)如图所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是:固定的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i照射液面,反射光OB射到水平光屏上,屏上用光电管将光讯号变成电讯号,电讯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发现光点在屏上向右移动了s的距离射到B′点,则液面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变化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两束平行的细激光束,垂直于半圆柱玻璃的平面射到半圆柱玻璃上,如图所示.已知光线1沿直线穿过玻璃,它的入射点是O;光线2的入射点为A,穿过玻璃后两条光线交于P点.已知玻璃截面的圆半径为R,OA=
R
2
,OP=
3
R,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据此可知(  )
A.光线2在圆弧面的入射角为45°
B.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
3
C.光线1在玻璃中传播速度为
c
2
D.光线1在玻璃中传播时间为
3
R
2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光源S从水下向空气斜射一束红蓝复色光,在A点分成a,b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是蓝色光,b光是红色光
B.若让a,b色光在真空中传播,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
C.若让a,b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a光的临界角较小
D.若让a,b色光在某区域相互叠加会产生干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一下表面镀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其折射率n=
2
.一束单色光与界面成θ=45°角斜射到玻璃砖表面上,最后在玻璃砖的右侧面竖直光屏上出现了两个光点A和B,A和B相距h=2.0cm.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试求:?
①该单色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
②玻璃砖的厚度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初步结果图,虚线是玻璃砖的位置,P1、P2、P3和P4是四枚大头针的位置.
(1)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验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_____
A.大头针P1和P2、P3和P4的间距要适当大些
B.大头针P1和P2、P3和P4的间距要适当小些
C.P1P2与玻璃砖边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D.选择玻璃砖时,玻璃砖的宽度应适当大些
(2)在已经得到的初步结果图的基础上,按实验要求将该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上标出计算玻璃的折射率n需要的物理量.折射率n的计算式是n=______(请用补充完整后的图中标出的物理量表达,并说明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先在白纸上画出一直线并让待测玻璃砖一界面ab与线重合放置,再进行插针观察,如图所示.梯形abcd是其主截面的边界线,而A、B、C、D为该同学在某次实验时插入的4枚大头针的位置情况.
(1)请在图中完成测量玻璃砖折射率的有关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
(2)用α和β写出计算折射率的公式n=.
(3)若所画的cd线比实际界面向外平移了一些,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9分)某种光学元件由两种不同透明物质Ⅰ和透明物质Ⅱ制成,其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AB中点,=30o,半圆形透明物质Ⅰ的折射率为n1=,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为n2。一束光线在纸面内沿O点方向射入元件,光线与AB面垂线间的夹角为θ,通过观察发现此时从AC面恰好无光线射出,在BC面有光线垂直射出。求:
①该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n2
②光线在透明物质Ⅱ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③光线与AB面垂线间的夹角θ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水、水晶、金刚石的折射率顺次是n1=1.33,n2=1.55,n3=2.42.那么光分别从这三种介质射入真空时全反射临界角C1,C2,C3的大小关系是:
A.C1 >C2 >C3B.C3 >C2 >C1C.C2 >C3 >C1D.C2 >C1>C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