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如图所示.已知BC=2AB,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m/s、0.6m/s,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m/s、6m/s,则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  )
A.1m/sB.2m/sC.3m/sD.5.9m/s

分析 对AB过程和BC过程分别运用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出各段时间,然后结合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 解:设AB=2x,BC=4x;AB的前、后半程使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BC段使用的时间是2t3,则:
${t}_{1}=\frac{x}{3}$;${t}_{2}=\frac{x}{0.6}$,2t3+6t3=4x
从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为:$v=\frac{AB+BC}{{t}_{1}+{t}_{2}+2{t}_{3}}$
联立方程,整理得:v=2m/s
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实验步骤如下:
A.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轻绳和易拉罐,分别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m及小车的质量M.
C.取下轻绳和易拉罐,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中间部分未画出),O为打下的第一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重力加速度为g.
(1)步骤C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mg.
(2)为验证从O→C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B、D间的距离为s,O、C间的距离为x,则C点的速度为$\frac{s}{2}$f,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x=$\frac{M{s}^{2}f{\;}^{2}}{8}$.(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如果实验中发现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大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可能的原因是③.
①实验中没有满足M远大于m的条件
②实验步骤A中调整木板倾角过大
③纸带中的O点不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如图 (a)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装置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图(b)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0.26m/s,由纸带求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0.50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为平衡摩擦力过度(或者木板垫起的角度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在纸带上打下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该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  )
A.T=0.1 s,t=nTB.T=0.05 s,t=(n-1)TC.T=0.02 s,t=(n-1)TD.T=0.02 s,t=n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B.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a=$\frac{F}{m}$是加速度的比值定义式
C.现实生活中通常情况下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是因为轻的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
D.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压的单位可写作kg•m2/(A•S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甲,乙两辆汽车沿同方向行驶,当t=0时,两辆车恰好位于同一处,他们的路程x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甲车:x1=10t(m),乙车:x2=2t+t2(m).
(1)什么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什么时刻两车再次相遇?两次相遇处相隔路程时多少?
(3)第二次相遇前什么时刻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所示,在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的光滑金属导轨间有一电源,在相距0.5m的平行导轨上放一质量为m=0.2kg的金属棒ab,通以从b→a,I=3A的电流,磁场方向坚直向上,这时金属棒恰好静止.求:
(1)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ab棒对导轨的压力.(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物体从斜面底端A,以初速度为v0=20m/s滑上光滑的斜面,整个运动过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上滑途经B点,AB两点间距离15m,斜面足够长.
求:(1)求物体两次经过B点的速度.
(2)物体由底端A点两次滑至B点所需的时间t1和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的频率为50Hz,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带动的纸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如图中所示(单位:cm),由此可以得到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速度方向为向左(填“向左”或“向右”),打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v2=6.5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