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光电效应现象显示了光的粒子性,它否定了光的波动性
B.为了解释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观点
C.某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了核外电子的分布,进而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D.核力是短程力,在其作用范围内,随核子间距离的变化可以表现为引力也可以表现为斥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42
He+
 147
N→
 178
O+
 11
H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23592
U→
 14156
Ba+
 9236
Kr+2
 10
n

C.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1+m2-m3)c2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
λ1λ2
λ1-λ2
的光子
(3)贫铀合金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用它做弹芯穿甲能力强,可以摧毁坚固的目标.贫铀弹的重要原料是铀238,具有放射性,放出的射线对人体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反对使用贫铀弹.若某静止的铀核(_92)发生α衰变生成钍核(Th),并同时放出能量为E的γ光子,已知铀核的质量为mTa,钍核的质量为mTb,α粒子的质量为mα
①写出核反应方程.
②若放出的γ光子动量可忽略,求衰变生成的α粒子的速率.
精英家教网
(1)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但不能说否定了光的波动说.故A错误.
B、为了解释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玻尔提出能量量子化观点.故B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排布决定,而核内质子数不能决定电子的核外排布.故C错误.
D、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的一类.原子核中质子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是非常强大的核力将它们吸引在一起,使它们在非常小的区域形成原子核.当两核子间距离小于一定值时,则会表现为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2)A、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
 42
He+
 147
N→
 178
O+
 11
H
.故A正确.
B、铀核反应是用一个中子轰击铀核产生三个中子的过程,反应前的中子和反应后的中子不能约去.故B错误.
C、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根据质能方程知,释放的核能△E=△mc2=(2m1+2m2-m3)c2.故C错误.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知c能级的能量大于a能级的能量,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需吸收能量,有:h
c
λ
=h
c
λ2
-h
c
λ1
,则λ=
λ1λ2
λ1-λ2
.故D正确.
故选AD.
(3)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得:
 23892
U→
 23490
Th+
 42
He

根据动量守恒得,mαvα=mThvTh
根据能量守恒得:
1
2
mαvα2+
1
2
mThvTh2
=(mU-mα-mTh)c2-E
联立两式解得:vα=
2mTh[(mU-mα-mTh)c2-E]
mα(mα+mTh)


故答案为:(1)D(2)AD(3)
 23892
U→
 23490
Th+
 42
He
   
2mTh[(mU-mα-mTh)c2-E]
mα(mα+mT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做热运动
B.彩色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在不同电场中对不同颜色的光吸收强度不同制成的
C.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D.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绝对零度是可以达到的
(2)将1ml的纯油酸加到500ml的酒精中,待均匀溶解后,用滴管取1ml油酸酒精溶液,让其自然滴出,共200滴.现在让其中一滴落到盛水的浅盘内,待油膜充分展开后,测得油膜的面积为200cm2,则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是
 
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下落,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②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整个过程中通过缸壁传递的热量Q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模块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有一种雪地眼镜镜片上涂有一层“增反膜”能够最大程度的反射紫外线,从而避免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这利用了干涉原理
B.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光片可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大小都相同
D.同一列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波形如图甲所示,位于x=0.5m处的A点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m/s;则t=0.3s,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精英家教网
(3)如图丙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上的E点,并偏折到AB上的F点,光线EF平行于底边AC.已知入射方向与BC的夹角为θ=30°.
①EF光线在AB面上有无折射光线?(要有论证过程)
②光线经AB面反射后,再经AC面折射后的光线与AC面的夹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
B.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
C.光导纤维传播光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D.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波的传播速度v=2m/s,试回答下列问题:精英家教网
①x=4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
 
cm;
②x=5m处质点在0~4.5s内通过的路程s=
 
cm.
(3)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上的E点,并偏折到AB上的F点,光线EF平行于底边AC.已知入射方向与BC的夹角为θ=30°.试通过计算判断光在F点能否发生全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中下落的雨滴呈球形是因为液体有表面张力
B.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时,分子的平均距离减小其压强可能减小
C.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D.分子a从很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分子a运动到与分子b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时,分子a的分子势能一定最大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绝热(即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容器内装有一可以活动的绝热活塞,今对活塞施以一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活塞缓慢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气体的体积减小.若忽略活塞与容器壁间的摩擦力,则被密封的气体
A、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减小B、温度降低,压强增大,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内能增加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内能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C.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D.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表明,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2)如图,柱形容器内用不漏气的轻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容器外包裹保温材料.开始时活塞至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1,容器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均为T0.在活塞上逐步加上多个砝码后,活塞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处;然后取走容器外的保温材料,活塞位置继续下降,最后静止于距容器底部H3处.已知大气压强为p0.求:
①气体最后的压强;
②活塞由H1下降到距容器底部H2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了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