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1所示,在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地面上,物块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在2s﹣4s内,力F=0
B.在4s﹣6s内,力F=0
C.在0﹣2s内,力F逐渐变小
D.在0﹣2s内,力F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解:A、在2s﹣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不为零,故A错误;

B、在4s﹣6s内,物体匀减速前进,拉力可能不为零,但一定小于摩擦力,故B错误;

C、D、v﹣t图象上某点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2s内,加速度逐渐变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ma

故拉力F逐渐减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纵坐标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某点切线的斜率代表该时刻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受力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你用手掌平托一苹果,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苹果从最高点c到最右侧点d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苹果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B. 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C. 手掌对苹果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D. 苹果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甲同学用手握住直尺顶端,乙同学手的上边缘在直尺下端刻度为a的地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没有接触到直尺。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立即握住直尺,结果乙同学握住直尺时手的上边缘处的刻度为b。因此可以根据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的大小,判断出乙同学反应时间的长短。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中,直尺下端刻度a所在位置必须是刻度为零的位置

B. 如果丙同学进行上述实验时测得刻度b与刻度a之间距离是乙同学的2倍,则说明丙的反应时间是乙的2

C. 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比是1:4:9....n2

D. 天宫二号上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用这种方法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中完成测反应时间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多选)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微元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0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B.C.电荷量D.电势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带电液滴在重力和匀强电场对它的电场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b沿直线运动到d,且bd与竖直方向所夹的锐角为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液滴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B.此液滴带负电

C.合力对液滴做的总功等于零

D.液滴的电势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水下重物打捞方法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体积的重物捆绑在开口朝下的浮筒上.向浮筒内冲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开始时筒内液面到水面的距离,筒内气体体积.在拉力作用下浮筒缓慢上升,当筒内液面的距离为时,拉力减为零,此时气体体积为,随后浮筒和重物自动上浮。求. 已知:大气压强,水的密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水温变化,筒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浮筒质量和筒壁厚度可忽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70km/h,指的是汽车一段行程中的平均速度

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

D.火车从杭州到北京的速度约为1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