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AB、CO为互相垂直的丁字形公路,CB为一斜直小路,CB与CO成53°角,CO间距300米,一逃犯骑着电动车以43.2km/h的速度正沿AB公路逃串.当逃犯途径路口O处时,守侯在C处的警察立即以1.2m/s2的加速度启动警车,警车加速度的大小不变,警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8km/h,(不考虑电动车和警车转向的时间,sin53°=0.8   cos53°=0.6,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二位)
(1)警察沿COB路径追捕逃犯,则经过多长时间能将逃犯截获?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
(2)警察沿CB近路到达B处时,逃犯又以原速率掉头向相反方向逃串,警察则继续沿BA方向追捕,则经过多长时间能将逃犯截获?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

分析 (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警车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求出警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移,通过该段时间内电动车的位移得出两车还相距的距离,再根据速度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从而得出总时间,求出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
(2)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警察沿CB近路到达B处时,电动车的位移,从而通过几何关系两车相距的距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从而得出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

解答 解:(1)警车的最大速度v1=108km/h=30m/s,电动车的速度v2=43.2km/h=12m/s,设警车加速的时间为t1,加速的距离为x1
则${t}_{1}=\frac{{v}_{1}}{a}=\frac{30}{1.2}s=25s$,
${x}_{1}=\frac{{v}_{1}}{2}{t}_{1}=\frac{30}{2}×25m=375m$.
这段时间内电动车运动的距离为x2=v2t1=12×25m=300m.
此时两车在OB方向相距△x=x2-(x1-300)m=225m,
此后两车匀速运动直至相遇,设再用时间t2,则${t}_{2}=\frac{△x}{{v}_{1}-{v}_{2}}=\frac{225}{30-12}s$=12.5s,
所以警车追上电动车总共用时t=t1+t2=25+12.5s=37.5s.
此时到O点的距离x=v2t=12×37.5m=450m.
(2)设警车从C到B用时为t′,
综合上述结论得,$t′={t}_{1}+\frac{\frac{300}{cos53°}-{x}_{1}}{{v}_{1}}=25+\frac{\frac{300}{0.6}-375}{30}$s=$\frac{175}{6}s$,
这段时间内电动车运动的距离$x′={v}_{2}t′=12×\frac{175}{6}m=350m$,
此刻两车相距△x′=300×tan53°-x′=$300×\frac{4}{3}-350$m=50m,
此后电动车立即反向,两车沿BO反向匀速运动,再用时间为t″,
则$t″=\frac{△x′}{{v}_{1}-{v}_{2}}=\frac{50}{30-12}=\frac{25}{9}$s,
所以警车追上电动车总共用时${t}_{总}=t′+t″=\frac{175}{6}+\frac{25}{9}s≈31.94s$.
此时到O点的距离为x=$x′-{v}_{2}t″=350-12×\frac{25}{9}$m=316.67m.
答:(1)警察沿COB路径追捕逃犯,则经过37.5s时间能将逃犯截获,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450m.
(2)经过31.94s时间能将逃犯截获,截获地点离O点的距离为316.67m.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分析清楚警车和电动车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抓住运动路程的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如图所示,半径R=2.5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以某一速度从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A冲上轨道,从半圆轨道的最高点B水平飞出,小球在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达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B点水平飞出到落地的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一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点的瞬时速度是vl,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是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到B的平均速度为$\overline v$=$\frac{{{v_1}+{v_2}}}{2}$
B.A到B中点的速度为${v_{\frac{x}{2}}}=\sqrt{\frac{{{v_2}^2+{v_1}^2}}{2}}$
C.$\overline v$>${v_{\frac{x}{2}}}$
D.A到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_{\frac{t}{2}}}>{v_{\frac{x}{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实验装置,其中极板A接地,极板B与静电计相接,静电计外壳也接地.在实验中,若将A极板稍向左移动一些,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可视为不变,这时可观察到静电计金属箔张角会变大,两极板间电势差变大,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电容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100米竞赛中,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为10.4m/s,在后50m的平均速度为10.2m/s,该同学10s末到达终点,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m/sB.10.3 m/sC.10.2 m/sD.10.4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高度下降了2m,则重力势能减少了(  )
A.4JB.20JC.40JD.-4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关于电场强度的公式E=$\frac{F}{q}$和E=$\frac{kQ}{{r}^{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式E=$\frac{F}{q}$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公式E=$\frac{F}{q}$是定义式,E与q无关
C.公式E=$\frac{kQ}{{r}^{2}}$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D.由公式E=$\frac{kQ}{{r}^{2}}$知,当离电荷很近时(r→0)时,电场强度E可达无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弹力,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两个物体一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弹簧的弹力大小总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弹簧的弹力大小总是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D.物体具有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某中学的高一(3)的学生都在议论县城南边的塔高,于是,有几位同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来到了塔顶上.在塔顶上有位同学将一小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O,测得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假设塔足够高,则小物体距离抛出点O处15m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