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AB足够长,其底端与半径为R=0.4m的两个光滑$\frac{1}{4}$圆弧轨道BCD的最低点B平滑相接,O为轨道BC圆心,BO为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且为竖直线,A,D两点等高,在D点右侧有一以v1=3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足够长,质量m=1kg的滑块P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等高的C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若使滑块恰能到达D点,滑块从离地多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3)在第(2)问前提下若滑块滑到D点后水平滑上传送带,滑块返回后最终在斜面上能上升多高,以及此情况下滑块在传送带上产生的热量Q为多少?

分析 (1)对滑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可求得动摩擦因数μ1
(2)滑块恰能到达D点时,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D点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滑块开始滑下时的高度.
(3)由动能定理求出滑块返回到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滑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时,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相对位移,再得到热量.

解答 解:(1)A到C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mg(2R-R)-μ1mgcos45°•$\frac{2R}{sin45°}$=0
可得 μ1=0.5
(2)若滑块恰能到达D点,在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m$\frac{{v}_{D}^{2}}{R}$,vD=$\sqrt{gR}$=2m/s
从高度为H的最高点到D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2R)-μ1mgcos45°•$\frac{H}{sin45°}$=$\frac{1}{2}m{v}_{D}^{2}$-0
解得 H=2m
(3)由于v1>vD,滑块P返回到D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D
设滑块P从D点返回后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得:
  mg(2R-h)-μ1mgcos45°•$\frac{h}{sin45°}$=0-$\frac{1}{2}m{v}_{D}^{2}$
解得 h=$\frac{2}{3}$m
当滑块P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a=$\frac{μmg}{m}$=μg
滑块向右运动的位移为 s1=$\frac{{v}_{D}^{2}}{2μg}$=1m,传送带的位移为 s2=v1t=v1•$\frac{{v}_{D}}{μg}$=3m
两者相对位移为△s1=s1+s2=4m
当滑块P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时,两者相对位移为△s2=s2-s1=2m
产生的热量为 Q=μmg(△s1+△s2)=12J
答: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是0.5.
(2)若使滑块恰能到达D点,滑块从离地2m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3)在第(2)问前提下若滑块滑到D点后水平滑上传送带,滑块返回后最终在斜面上能上升$\frac{2}{3}$m高,此情况下滑块在传送带上产生的热量Q为12J.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及牛顿第二定律,在研究传送带问题时,要注意传送带与滑块速度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滑块的运动情况; 注意热量一般由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求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

(1)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其k值.下表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象.
拉力F/N5.010.015.020.025.0
伸长量x/cm1.603.204.806.408.00
(2)由以上实验可求出该橡皮筋的k值为3.1×102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合力的方法,如图丙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
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与OA相等
D.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强电场中各处场强相等,电势也相等
B.等势体内各点电势相等.场强为零
C.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一定越来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木块静止于倾角θ=37°的斜面上.绳PB与木块相连,绳PA固定在A点.P为绳PA和PB的结点.一劲度系数k=2×103N/m的弹簧,其伸长量为4×10-3m,弹簧的拉力使得绳PA偏离竖直方向θ=37°角.绳PB成水平方向.试求:
(1)弹簧的拉力.
(2)绳PB的拉力.
(3)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与弹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示是两个从不同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它们在t2时刻相遇,则由图可知(  )
A.出发时,物体A在前,物体B在后
B.在0到t2时刻的这一过程中,物体A和物体B的平均速度相等
C.相遇前,在t1时刻,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t2时刻之前,A在后,B在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5.6m,v=6.0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1.8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2)小物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1
(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LMNPQMK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平面在竖直面内,MNPQM是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轨道LM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轨道MK与圆形轨道MNPQM在M点相切,b点、P点在同一水平面上,K点位置比P点低,b点离地高度为2R,a点离地高度为2.5R,若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左侧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关于小球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不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B.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b点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不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C.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b点之间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一定能沿轨道运动到K点
D.若将小球从LM轨道上a点以上任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沿轨道运动到K点后做斜上抛运动,小球做斜上抛运动时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一定小于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如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表中信息求:
速度(m/s)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
正常x1酒后x2正常x3酒后x4
     157.515.022.530.0
     2010.020.036.746.7
(1)汽车制动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2)若酒后驾驶汽车以25m/s的加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问能不能安全停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长杆上套有小物块A,细线跨过位于O点的轻小定滑轮,一端连接A,另一端悬挂小物块B,物块A、B质量相等.C为O点正下方杆上的点,滑轮到杆距离OC=h.开始时A位于P点,PO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现将A、B由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由P点出发第一次到达C点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
B.在物块A由P点出发第一次到达C点过程中,物块B克服细线拉力做的功小于B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物块A的速度始终大于物块B的速度
D.物块A经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sqrt{2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