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1=7N和水平向左的力F2=2N而处于静止状态,则(  )

A.若撤去力F2,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撤去力F2,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为7N
C.若撤去力F1,则物体所受合力为7N
D.若撤去力F1,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受到的摩擦力为5N,也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5N,若撤去F1,只用F2=2N去推,一定推不动,此时合力一定为零,C错误,D正确;若撤去F2,只用F1=7N的力去推,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等于7N,仍推不动,这时摩擦力就是7N,合力为零,若摩擦小于7N,物体就开始运动,这样摩擦就不是7N了,因此A、B都错误。
考点:摩擦力,共点力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5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角逐渐增大且货物相对车厢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B.货物受到的支持力不变
C.货物受到的支持力对货物做正功
D.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对货物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外力F1和 F2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当 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沿斜面体的表面向下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只撤去F1,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B.若同时撤去 F1和F2,滑块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若只撤去 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D.若只撤去 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倾角为30°的斜劈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沿斜劈匀速下滑。现给物体施加如图所示力F,F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斜劈仍静止,物体加速下滑,则此时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    )

A.大小为零 B.方向水平向右
C.方向水平向左 D.无法判断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到0.3kg,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 (     )

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
B.A将向左移动
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D.A所受的合力将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放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两侧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μ12。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着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已知m1>m2,θ1<θ2。若两物体都与三角形木块保持相对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B.m1受到的摩擦力与m2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相等
C.三角形木块对m1的作用力一定大于它对m2的作用力
D.m1对三角形木块的作用力方向一定和斜面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问答题

(13分)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与两根直木棍的滑动摩擦因数μ,它从木棍的上部匀加速滑下,加速度为a,若保持两木棍倾角α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 为了分析其加速度变化,有同学这样分析:每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和每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满足f1=μFN1,两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的合力为f,两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的合力为FN,它们也满足f=μFN,而FN=mgcosα不变,故f也不变。所以加速度a不变,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如不正解指出它的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