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分)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与两根直木棍的滑动摩擦因数μ,它从木棍的上部匀加速滑下,加速度为a,若保持两木棍倾角α不变,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 为了分析其加速度变化,有同学这样分析:每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和每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满足f1=μFN1,两根直木棍对圆筒的摩擦力的合力为f,两根直木棍对圆筒支持力的合力为FN,它们也满足f=μFN,而FN=mgcosα不变,故f也不变。所以加速度a不变,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正确吗?如不正解指出它的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法。

不正确,解析如下。

解析试题分析:在垂直于木板方向研究,木棍给圆柱两个支持力,它们的合力与圆柱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受力分析如图,设的夹角为θ,由力的矢量三角形,可得,所以当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木棍给圆柱两个支持力的夹角θ变小,而合力不变,则支持力变小,由摩擦力可知就是摩擦力由支持力来决定的,不是由合力决定的,因此,加速度a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1=7N和水平向左的力F2=2N而处于静止状态,则(  )

A.若撤去力F2,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撤去力F2,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为7N
C.若撤去力F1,则物体所受合力为7N
D.若撤去力F1,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F由图示位置逆时针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物体仍保持静止,则静摩擦力可能为(  )

①0 ②F ③ ④2F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用图示实验装置来测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一带有窄片的物块被一弹簧弹射装置弹射出去,沿水平木板滑行,途中安装一光电门,标记为O点。设重力加速度为g。

(1)测得窄片的宽度为L,记下窄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标明相关物理量的符号)
(2)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分)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探究中,某同学先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悬挂起来,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a所示,然后将一木块和木板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一端与木块水平相连,用力拉动木板,使之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如图b所示,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0.60N。则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若用力拉动木板,使之在水平面上加速滑动,其它条件不变,则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大于、小于、等于)0.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如图,倾角θ= 30o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物块A重力G = 20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4,物块放在斜面上。试求:

(1)当物块在斜面上静止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1的大小和方向;
(2)若用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1拉物块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F1为多大?
(3)若用平行斜面向上的力F2拉物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F2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形空木箱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空木箱对角线有一光滑细轨道,轨道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45°。轨道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轨道自由下滑,木箱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求物体下滑的过程中,

(1)轨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
(2)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人重600 N,木块A重400 N,人与A、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人对绳的拉力;
(2)人脚对A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的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 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则下图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