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中坐标原点处的质点O为一简谐波的波源,当t = 0 s时,质点O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波沿x轴向两侧传播,P质点的平衡位置在1m2m之间,Q质点的平衡位置在2m3m之间。t1=2s时刻波形第一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Q到平衡位置的距离相等,则(

A.波源O的初始振动方向是从平衡位置沿y轴向上

B.t2=2.5s开始计时,质点PQ先回到平衡位置

C.t2=2.5s时,PQ两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D.t2=2.5s时,PQ两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D

【解析】

A 据题,t1=2s时刻刚传到4m处,根据4m处质点向下振动可知波源起振的方向也向下。故A错误;

B 根据波形图可得波长4m,由题意可知周期为2s,在t2=2.5s时,即由图示的位置再过0.25个周期,此时质点P在正半轴,向下运动,质点Q在正半轴,向上运动,所以质点PQ先回到平衡位置,故B正确;

CD t2=2.5s时,即由图示的位置再过0.25个周期,此时质点P在正半轴,向下运动,质点Q在正半轴,向上运动,故此时两质点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均沿y轴负方向,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图像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

A.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不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颗半径为地球半径0.8倍的行星表面,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开始计时,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关系如图(可能用到的数据:地球的半径为6400km,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取8 km/s,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10m/s2,则

A.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8m/s2

B.该行星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大

C.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6.4km/s

D.该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率为3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A=30°,AB长为2 m,且在AB外表面镀有水银。一束与BC面成45°角的光线从BC边的中点D射入棱镜。已知棱镜对该光的折射率n=。.求光线从AC面射出校镜的位置和在该位置对应的折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Rx,采用了如下方法:

用多用电表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档有有4个倍率:分别为×1k×100×10×1,该同学选择×100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指针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

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补充完整下列依次应该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将旋钮换至___________倍率,进行________________,重新测量并读数,此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

为了尽量准确测该电阻,现用伏安法测电阻,测量多组数据。除被测电阻外,还备有如下实验仪器,请选择仪器,设计实验电路。

A.电压表V(量程50 V,内阻约为25 kΩ

B.电流表A1(量程50 mA、内电阻r1 = 20 Ω

C.电流表A2(量程100 mA、内电阻约5 Ω

D.定值电阻R080 Ω

E.滑动变阻器R010 Ω

F.电源:电动势E = 6 V,内电阻较小

G.导线、电键若干

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能准确测量电阻Rx的电路图(要求在电路图上标出元件符号)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B.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

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1kg的长方体物块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两水平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分别与AB相连接,两弹簧的原长均为L0=0.2m,与A相连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A=100N/m,与B相连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B=200N/m。开始时AB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物块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AB静止在某一位置,此时拉力F=3N,使AB静止在某一位置,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撤去这个力的瞬间(AB无相对滑动,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求:

(1)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

(2)如果把拉力改为F′=4.5NAB无相对滑动,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其它条件不变,则撤去拉力的瞬间,求物块BA的摩擦力比原来增大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前已经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已经平衡了摩擦力。g=9.8m/s2

1)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不变,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图乙为悬挂一个钩码后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得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若悬挂钩码的质量为50g,把悬挂的钩码和小车(含车中砝码)看成一个整体,则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_______kg(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实验时保持悬挂钩码的质量m不变,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对应的加速度,若用加速度作为纵轴,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为得到线性图象,则横轴代表的物理量为______

A.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M

B.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mM

C.小车(含车中砝码)的质量与悬挂钩码的质量之和的倒数

D.悬挂钩码质量的倒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