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用小球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有一处失误,如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

(1)观察图示可知,其失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比实际值偏大还是偏小?试加以分析.

答案:略
解析:

(1)坐标系原点应建在正飞离斜槽槽口的小球重心处,即在槽口正上方r(r为小球半径)处,而该同学却错误地将坐标原点取在槽口外.

(2)如图所示,正确的坐标系横轴应建立处,原点应在处,在轨迹上取点P,其坐标值真实值为()测量值为(xy).其中

,∴

因此

可见,该同学的结果比真实偏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球被松开而自由下落P、Q两球同时开始运动,这个实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
是:两小球
同时
同时
落地,这个现象说明了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用斜槽轨道做“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出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不正确的是
B
B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2)下图为某同学描绘的平抛运动轨迹上,则小球的运动时间t=
0.2
0.2
s,初速度v0=
0.6
0.6
m/s.(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汕头二模)在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所验证的是从斜槽某一位置滚下的小球A在斜槽的水平出口处与静止于支架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时动量守恒,A、B两球半径都为r且已知.根据小球下落高度相同,飞行时间相等,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我们可以用小球的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代替其速度.
(1)若小球A的质量为m1,小球 B的质量为m2,则质量大小关系必须满足m1
大于
大于
 m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所示,O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是B球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M、P、N分别是实验时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则表示A、B两小球碰撞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
m1?
.
OP
=m1?
.
OM
+m2?(
.
ON
-2r)
m1?
.
OP
=m1?
.
OM
+m2?(
.
ON
-2r)

(3)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于操作中,如斜槽不够水平,两球球心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导致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和两个小球没有达到水平正碰,入射小球每次滚下没有由静止开始等,都给实验带来误差,请你再列出两处可能使实验产生误差的操作.
没有多次碰撞,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应该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
没有多次碰撞,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应该多次碰撞落点取平均位置来确定.

入射球每次滚下没有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
入射球每次滚下没有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 ml、m2的碰撞来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按图6甲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在白纸上记录下重锤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A、B、C,如图乙所示.设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依次为ml、m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第一、第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A、B
B.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将同时落地
C.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到的碰撞前后相等的量的关系式是ml×OB=m1×OA+m2×OC
D.这个实验的优点是小球的速度可以用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来替代
(2)要求使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使一个约20kΩ的负载电阻两端得到一个准确度较高的50.0mV的微小电压.
提供的实验器材:
A.干电池2节(串联)
B.多用电压表(作为标准电表)的直流2.5V档
C.滑动变阻器(全阻值约50Ω)
D.定值电阻(20.0Ω)
E.电阻箱(0~9999.9Ω)
F.开关,导线若干.
①在图1方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
②简要地写出实验操作方法.答: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