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物理--选修3-4]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B.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
C.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E.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实线为t1=0时的波形图,此时x=m处的P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虚线为t2=0.01s时的波形图,已知周期T>0.01s.求:
①这列波传播的速度;
②质点P从t2=0.01s到t3=0.07s内通过的路程及质点P在t3=0.07s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答案】分析:(1)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①由题,此时x=m处的P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判断出波传播方向.已知周期T>0.01s,波传播的时间不到一个周期,传播距离不到一个波长,根据波形的平移得到波传播的距离,由公式v=求出波速.②由公式波速v=求出周期,根据t2=0.01s到t3=0.07s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出质点P从t2=0.01s到t3=0.07s内通过的路程及质点P在t3=0.07s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解答:解:(1)A、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减弱反射光的强度,增加透射光的强度.故A错误.
B、泊松亮斑是光的圆板衍射现象.故B正确.
C、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红光的波长与紫光的波长长,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故C正确.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使照片清晰.故D错误.
E、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故E正确.
故选BCE.
故答案为:BCE;
(2)①由题,此时x=m处的P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可以判断出波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周期T>0.01s,波传播的时间不到一个周期,传播距离不到一个波长,则波在△t=0.01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x=1m,波速为:v==100m/s.
②由图读出波长λ=8m,则波的周期为T==0.08s,质点P从t2=0.01s到t3=0.07s经历时间为△t=0.06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S=3A=6cm
质点P在t3=0.07s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2cm.
答:①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100m/s;②质点P从t2=0.01s到t3=0.07s内通过的路程为6cm,质点P在t3=0.07s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cm.
点评:第1题是分析光现象产生原因及实际应用的原理.第2题根据波形的平移分析波传播的距离,再求解波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4】
(1)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4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E
ADE

A.这列波的波速是2m/s
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正方向
C.t=3.5s时P点的位移为-0.2m
D.从t=0时刻开始P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πt+π)m
E、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频率为0.5Hz
(2)如图丙所示,MNPQ是一块截面为正方形的玻璃砖,其边长MN=30cm.一束激光AB射到玻璃砖的MQ面上(入射点为B)进入玻璃砖后在QP面上的F点(图中未画出)发生全反射,恰沿DC方向射出.其中B为MQ的中点,∠ABM=30°,PD=7.5cm,∠CDN=30°.
①画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光路示意图,求出QP面上的反射点F到Q点的距离QF;
②求出激光束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c=3×108m/s,sin37°=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湖南一模)[物理--选修3-4]
(1)一列简谐横波以10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这列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质点的振动图象为
(2)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其顶角θ=30°,P为垂直于直线BCD的光屏,现一宽度等于AB的单色平行光束垂直射向AB面,在屏P上形成一条宽度等于
2
3
.
AB
的光带,试作出光路图并求棱镜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4]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从波传到x=1.5m的P点时开始计时,此时P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振动.在t=1.1s时,PM间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此时x=5m的M点正好在平衡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传播周期是0.8s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5m/s
C.图中P点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D.图中P点的位移是y=5
2
cm
E.再过1.0s,质元M点向沿x轴正向迁移5m
(2)如图所示,MN是一条通过透明球体球心的直线,在真空中波长为λ0=564nm的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若出射光线CD与MN的交点P到球心O的距离是球半径的
2
倍,且与MN所成的夹角α=30°.求:
①透明体的折射率n;
②此单色光在透明球体中的波长λ.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4]
(1)如图1所示,OO′是半圆柱形对称面与纸面的交线.在图内有两束与OO′平行且距OO′距离相等的单色光A和B,从玻璃砖射出后相交于OO′的下方的P点.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A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比B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小
B.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小
C.在空气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短
D.B光光子的能量比A光光子的能量小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已知在t=1.1s时刻,质点P出现第三次波峰,试求质点Q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物理--选修3-4】
(1)如图1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上,当振源O上下振动时,会形成以O点为圆心的圆形水波,已知M、N、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M间距离为4.0m,ON间距离为2.0m,某时刻O点处在波峰位置,观察着发现2s后此波峰传到M点,此时O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OM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可以将水波近似视作简谐波,则
AB
AB

A.此水波的传播速度为2m/s
B.此水波的波长为3.2m
C.振源O的振动频率为2Hz
D.振源O的振动频率为1.6Hz
(2)如图2所示,在水面MN下方同一竖直线上有两个光源S1、S2,S1发出的频率f1的单色光,S2发出频率为f2单色光.已知水对频率为f1的光的折射率为n1,对频率f2的光的折射率为n2,且n2>n1.两光源在水面上形成了半径都为r的亮斑.求两点光源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