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9?上海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物体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A点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粗糙水平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变为水平).AB=3m.试求:
(1)小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到停止的时间t=2.2s,则小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多大?
(2)若在小物体上始终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发现当F=F0时,小物体恰能从A点静止出发,沿ABC到达水平面上的C点停止,BC=7.6m.求F0的大小.
(3)某同学根据(2)问的结果,得到如下判断:“当F≥F0时,小物体一定能从A点静止出发,沿ABC到达C点.”这一观点是否有疏漏,若有,请对F的范围予以补充.(sin37°=0.6,cos37°=0.8)
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和到达底端的速度,从而得知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在水平面上的动摩擦因数.
(2)在整个过程中有重力做功,恒力F0做功以及摩擦力做功,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恒力F0的大小.
(3)对物体在斜面上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因为当恒力太大时,物体会离开斜面,临界状态是支持力为零,即垂直于斜面方向合力等于零,求出最大的恒力,从而得出F的范围.
解答:解:(1)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
mgsinθ
m
=gsinθ=6m/s2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中xAB=
1
2
a1t12
,得t1=1s,
vB=a1t1=6m/s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μg,t2=2.2-t1=1.2s
vB=a2t2,得μ=0.5
故小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
(2)对A到C列动能定理式,其中h为斜面高度,L为斜面水平宽度
mgh+F0(xBC+L)-μmgx BC=0
F0=2N
故F0的大小为2N.
(3)有疏漏,F太大物体会离开斜面,而不能沿ABC运动.
临界状态为物体沿斜面运动但与斜面没有弹力,此时F=
mg
tanθ
=16.7N
40
3
N
≥F≥2N
故F的范围为
40
3
N≥F≥2N.
点评: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通过加速度可以根据力求运动,也可以根据运动求力.对于第(2)问可以用动力学求解,也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但是运用动能定理更方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长木板上表面光滑,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板上放有两个小物块,可看作质点,左边的小物块质量为 m1=1.5kg,距木板左端x1=8m,右边的小物块质量为m2=0.5kg,与m1的距离为x2=4m.现敲击木板左端使其瞬间获得10m/s向右的初速度.求:
(1)木板与m1分离前,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经过多长时间,板与m1分离?
(3)木板运动多长距离后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如图所示,在一只烧瓶口插入一细玻璃管,管的另一端与一水银压强计相通,烧瓶中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气压计的U形管的两水银面一样高.现将瓶浸入热水中,改变烧瓶中气体的温度,则下面操作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一质点自x轴原点O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运动,经过to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
v0
2
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
v0
4
时,加速度再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
v0
8
…,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如图所示,铜棒ab长0.1m,质量为0.06kg,两端与长为0.15m的轻铜线相连,静止于竖直平面上,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0.5T,现接通电源,使铜棒中保持有恒定电流通过,铜棒发生摆动.已知最大偏转角为37°,则在摆到最大偏角的过程中铜棒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0.018
0.018
J,恒定电流的大小为
4
4
A(不计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高度聚集的激光束进行治疗,90%的患者可以避免失明的严重后果.一台发光功率为10W的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λ=5×10-7m的激光,每次点焊视网膜需要2×10-3J的光能,因此每次点焊只需要
2×10-4
2×10-4
s,每次点焊需要的光子数为
5×1015
5×1015
.(均用一位有效数字表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