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8?上海模拟)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是(  )
分析:本题应掌握: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说,属于科学假说的方法;麦克斯韦运用演绎法出电磁场理论;卢瑟福采用类比法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解答:解:A、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科学假说.故A错误.
B、麦克斯韦运用演绎法出电磁场理论;故B错误.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原子结构与行星绕太阳运行模型相似,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采用类比法.故C错误.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要注意方法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一个质点沿直线Ox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3t+2t2,其中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则该质点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4
4
m/s2;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为
7
7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2.4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开始自由下滑,当v0=2m/s时,经过0.8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多次改变v0的大小,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作出的t-v0图象如图2所示,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为多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为4m/s,则根据图象中t与v0成正比推导,可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1.6s.
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在游乐场上的一个升降机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的传感器相连,当升降机从静止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N-t)图象,如图所示,则:(g取10m/s2
(1)该升降机在启动阶段经历了
4
4
秒加速上升过程.
(2)该升降机的最大加速度是
20
3
20
3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某兴趣小组测出的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那么根据下表数据可求出: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 3 6 9 12 12 9 3
(1)汽车从开出到开始做匀速运动经历的时间是
4
4
s.
(2)汽车从静止开始到最后停止总共通过的路程是
96
96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如图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每次将小球从弧型轨道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并逐渐改变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θ,获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图b所示的x-tanθ图象,则:

(1)忽略一切阻力造成的影响,在该实验中,x与tanθ的理论关系应满足x=
2
v
2
0
tanθ
g
2
v
2
0
tanθ
g
 (用v0、g、θ表示)
(2)由图b可知,小球在斜面顶端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v0=
1m/s
1m/s
.实验中发现θ超过60°后,小球将不会掉落在斜面上,则斜面的长度为
0.7
0.7
m.(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