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20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

2009年中考冲刺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分参考答案

2009年九年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分参考答案

一、《三峡》1、曦  溯  御  漱  2、(1)同“缺”,这里是中断的意思  (2)如果  (3)有时  (4)急流的水  (5)寂静  (6)消失,停止 3、(1)即使骑上最快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2)泉不清澈,树木繁茂,山峦高峻,(这些实在)很有趣味。(3)(高山上)经常有猿猴的声声哀鸣,泪水就沾湿了衣裳。 4、三峡的山   峰高谷深的险要 5、江水  夏季  春冬  秋季 山高水险 6、夏季水势之盛和水流之急    春冬之时清幽的景色   秋季肃寒凄凉的景色  7、(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 9、“巴东三峡……泪沾裳” 10、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等 

二、《陋室铭》1、这  香气,指品德高尚 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 2、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3、“惟吾德磬”  4、“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   5、(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惟吾德磬”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略  (5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1、多  洗涤  长蔓(牵牵连连) 更加 2、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3)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四、《小石潭记》1、huáng  (2)xī (3)cī 2、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小石潭的奇趣  鱼   水   潭中气氛和作者感受  3、(1)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2)使……凄凉  使……寒冷  4、(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3)“水尤清洌”5、(1)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发出的声音,心里非常高兴。(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由于那个地方过于僻静,不能再呆下去,就记下了这次游小石潭的情况,然后回去了。 6、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五、《记承天寺夜游》1、考虑,想到 于是,就 原来是 2、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月下庭中景物  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3、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1)同“增”,增加 (2)常(常常)  (3)了解(明白)  3、(1)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用艰苦磨炼的方式来惊动他的心,使他变得坚韧。(3)(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群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适度国外患……4、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忧患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七、《曹刿论战》 (一)1、左传  左丘明  春秋   2、(1)参与   (2)鄙陋,指目光短浅 

(3)同“遍”,遍及、普遍(4)可凭借   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再一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消失。(2)齐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4、作战对象  战争性质   5、取信于民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7、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8、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时机   9、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10、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已知彼。1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忠之属也(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一战。”

八、《邹忌讽齐王讷谏》1、C  2(1)认为(2)指责 (3)满一年  (4)朝见 3、(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5、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九、《桃花源记》(一)1、(1)放弃 (2)认为……奇怪(3)穷尽,走到……尽头 (4)整齐的样子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土地平旷……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6、(1)顺着小溪往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2)又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桃树林的尽头。(3)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4)老人和孩子都很快乐高兴。 7、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害豁然开朗  8、优美的自然环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百姓自由快乐的生活情形。

(二)1、(1)详尽  (2)都 (3)请  (4)与世隔绝的地方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1)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2)这个人为他们详尽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到惋惜。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与外人间隔”(4)他们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如此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痛苦生活而叹惋。(5)为了显示桃源与世隔绝久远。5、写渔人到桃花源中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6、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和剥削的愿望。

十、《岳阳楼记》(一)1、北宋(或宋朝) 《渔家傲》2、(1)规模(2)同“嘱”(嘱托)(3)详尽(4)离开 3、意思对即可。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二)1、探求  没有   因为   2、B    3、(1)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十一、《鱼我所欲也》1、放弃;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算对)(2)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3)“乡”通“向”,从前(4)停止,放弃;天性,天良(5)践踏或踩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3、道理  举例    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4、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舍生取义     苟且偷生(见利忘义) 看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