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复习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语专项复习(答案)

一、一词多义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3.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4.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5.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6.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7.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8.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9.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0.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产生(计将安出)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11.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2.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3. 当:1、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14.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5.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6.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17.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18. 发:1、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2、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20. 奉:1、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22.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23.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24. 苟:1、如果(苟富贵)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25.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26.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2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28.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9.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30.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3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2.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被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3.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5、施行(大道之行) 34.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35.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二、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4、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5、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6、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7、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9、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0、对镜帖花黄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2、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3、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4、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5、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 16、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 17、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8、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19、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横”        《核舟记》 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1、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2、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23、荡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层”         《望岳》   24、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5、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6、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饲”         《马说》  28、才美不外见                  “见”(xiàn)    通“现”         《马说》  29、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ái)     通“才”         《马说》 30、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3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33、百废具兴                    “具”(jù)      通“俱”       《岳阳楼记》 34、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 35、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直”(zhí) 同“值”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6、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37、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38、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39、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40、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41、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4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隆中对》 43、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44、是以先帝简拔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45、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6、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公输》 4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公输》 48、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 49、亲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0、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困于心,衡于虑              “衡”(hé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3、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5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àn)    通“辨”       《鱼我所欲也》 5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é)      通“德”       《鱼我所欲也》 56、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57、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曹刿论战》 58、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 59、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愚公移山》 60、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 61、一厝朔东                    “厝”(cuò)     通“措”        《愚公移山》

三、虚词     在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一)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注:此处作实词) (二)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三)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2、作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四)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目的,译为:到。例:出于秦川。(《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4、表示比较,译为:比。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其

2、  作人称代词,代人/物,译为:他/它,他们/它们,他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

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2、作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例:蹲其身。(《童趣》)

3、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4、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5、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难道,恐怕,大概。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吗马也。(《马说》)

练一练:

2、  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水陆草木之花

B  劳其筋骨    不独亲其亲

C  委而去之    面山而居

D  皆朝于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与“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以”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  A  )

A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  不以物喜

C  能以径寸之木

D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②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②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④ 于是鸱得腐鼠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四、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4、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5、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6、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7、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8、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9、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1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1、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12、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13、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14、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闲情记趣》)

15、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16、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17、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8、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9、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20、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2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23、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4、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5、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6、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27、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9、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30、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31、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32、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