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阶段性调研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yùn( 蕴)的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yīn(殷 )切期盼,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xiè(懈 )努力与付出一下子汇聚成为了只有千日的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téng( 腾 )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2、古诗句名句填空(6分,另加附加题4分)

                         ,人迹板桥霜。

②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③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写边塞悲凉的诗句是“                                           ”

④  “ 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                      。

附加题4分

②     读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其中包含的两句古诗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欧阳修的醉意写在山清水秀之中;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文写下来: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醉里挑灯看灯,梦回吹角连营口。(辛弃疾《破阵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骨铮铮--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煜的眼泪模糊了西楼之月--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老夫聊发少年狂

    请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两个语句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

上帝在这对男女中看到了没有能比得上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无与伦比 )

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不吸取失败的教训,又走上失败的老路。(  重蹈覆辙 )

3、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回顾本学期的语文之旅,兴味盎然。我们欣赏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雪景,由衷赞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聆听了蝈蝈的乐章、蛐蛐的歌唱,领悟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是朋友、艺术上是知音的傅家父子,感受到                                                                        ; 我们                                               。

4、名著知识填空。(4分)

什么样的人物才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吴用   何尝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保尔.柯察金固然是,《名人传》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章的音乐家贝多芬又何尝不是?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林黛玉  ,“美玉无瑕” 指的是     贾宝玉    。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主要内容。

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开幕,过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致词中,呼吁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的挑战。“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新闻网)

                                                                          

二、阅现代文读题 。

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2分)

结果: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2分)  (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7.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3分)

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2分。共3)  

8.男孩韵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  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  (意思对即可。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共3)

9.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捐献眼角膜  (2分)

10.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二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特点1分,具体事例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4题。(10分)

                                        低姿态进入

                                          崔耕和

    ①你见过打太极拳吗?无论是陈氏还是杨氏,无论是“四十八式”还是“七十二式”,

或弓或曲,轻灵沉稳,势断意连,讲究的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天人合一。

    ②你一定欣赏过不少世界名由,至少经常听流行歌曲。你是否发现,很少有歌曲是以

高音起奏的,几乎每一首歌曲的过门都是舒缓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会带来歌曲的

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③你观摩过中国山水写意画的作画过程吗?当宣纸铺好,构思了然于胸。几乎没有几

个画家会先泼重墨。他们大都先施底色,由浅入深,深浅结合。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

是韵味,是内涵,是层次。同时他们还不忘“留白”,“留白天地宽”、“留白留余韵”。

    ④以上这些似乎都说明一个道理: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

基础,蕾足势头,把事做好。

    ⑤做人也同理。勾践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当年风光,全无卧薪尝胆、当牛

做马的低姿态,是不会灭夫差、平吴国、成霸业的。三国的刘备若无“三顾茅庐”的求贤

之举和平时礼贤下士的谦恭姿态,是不会成鼎足大业的。

    ⑥人的一生要经历千门万坎,千曲百折,所面临的事情不见得件件称心如意.不会件

件量身定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我们的姿态、心态,否则就可能碰壁。学会低姿态,

该低时就低,绝非懦弱和畏缩,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正身、处世不可缺少的修养和

风度。

    ⑦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

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

得生动具体,才可能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

结果。

                                                        (选自《智慧》,有改动)

1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做事情做事情最好低姿态进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蕾足势头,把事做好。(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应当低姿态进入;标题或结尾一句亦可。)

 12。选文第①-③段以打太极拳、欣赏歌曲、观摩作画开头,有什么好处?(3分)

  1)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

3)引出中心论点。

13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过渡(承上启下)

 14 第⑤段例举了“勾践卧薪尝胆”与“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来证明观点,请你从自己积极的材料中为本段补充一个具体事例。 (3分)

[解题技巧保存]

 这是一道全面考查学生议论文阅读能力的综合性大题。五道小题既考查了议论文文体所特有的考点,又考查了一般文体的阅读能力。

第11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议论文阅读分析题常考的一个考点。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本文的中心论点很明显:第4自然段是对上面内容的提炼,是作者的主要观点,即中心论点。

第12题考查议论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议论文的开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一种是列举事实,摆现象。前者有利于下文直接展开论证;后者有利于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为全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本文开头三段都是列举事实,并且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读者有一种亲和力。

具体作用是:1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充当下文的事实论据,增强说服力;3引出中心论点。

第13题考查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一般而言,文章开头的句子,其作用是总领全文或领起下文;中间句子的作用都是承上启下;文章结尾的句子作用是总结全文或归纳全文主旨。

本题是考查文章中间句子的作用,其答案就很明显了:过渡(承上启下)

附加题:第15题  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这也是议论文常出现的一个考题。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这几种方法在文章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但就某一段而言,主要运用一种或两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证明中心论点;一是证明某一个分论点。说到底,都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在答题时,要具体回答是证明什么,不能笼统地说证明中心论点。本题答案:道理论证(引证法),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结果。(道理论证、有力地,结合句子内容各1分)

第16题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

请将其填写完整。(谈启示时,请围绕摘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4分)

表面上看是做读书卡片,其实是阅读感悟。这既是考查新课标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又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同学们阅读了该文后的内心感受。开放性试题并非无限制开放,还是有个度的。本题答案示例: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当考试失利的时候,不要气馁,要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进而调整心态重新奋起。(启示2分,实例2分)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5-24题(23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整首词中最能体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词?愁

16、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分析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

(二)(9分)

阅读下面选自《公输》中的文段,完成文后17-19题。(12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①公输盘诎 (     )           ② 吾知所以距子矣  (        )

    ③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入侵   )    ④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抗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文: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我不说。

  19.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攻械尽_、守圉有余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公输盘诎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

(三)(11分)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阿谀奉承_,其修辞方法是__比喻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俗以喜人谀者(  当面  )    出仕于外  ( 做官  )

  ②当不至有所龃龉(抵触、矛盾) 今止存九十九矣(   )

语人曰(  告诉  )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某备有一百高帽_。

  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D E)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师。

  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

  C.其人云:“备有高帽一百……”

  D.师怒曰:“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言亦不为无见。”

  5.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 爱听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四、作文(50分,另加书写分5分)

   1、深藏在心底的                    (故事、快乐、烦恼、回忆等)

   2、我眼中的                 (父母  老师  同学  朋友  学校 世界等)

   3、好书引领我成长

   4、我懂得了合作

   5、总有一把钥匙舍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