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矫健、屹立 ;(2)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越来越高,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意思相近即可);(3)内容上有称呼,目的,意义,语言要有激情,充满民族自豪感。

[试题来源]原创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           》)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④、                   ?芳草萋萋鹦鹉洲    (        《黄鹤楼》)

⑤、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⑥、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识记,特别是理解性的背诵,从答题的情况来看,题目和作者学生容易张冠李戴。

[参考答案]①病树前头万木春②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③为有源头活水来④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试题来源]原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春日的连云港景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壮美的碧海蓝天。

[命题意图]成语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见题型,一般考感情色彩的较多,但是当成语放在语境中时更容易出错,本题所涉及的成语就是如此。

[参考答案]A

[试题来源]改编

4、下列语句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报纸资料的积累,最忌积压和不能持之以恒。②一下子整理一星期或五六天的报纸,往往事倍功半,而且会出错。③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④最初的积累,可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积以时日,就会越来越丰富。其间,要防止间断和疏忽。⑤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被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陈毅同志给儿女的诗中一在告诫:“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⑥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扬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命题意图]改错一直是学生的弱点,本题引导学生分析常见的语病(语义的重复,关联词的误用,句式的混淆),既拓宽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范围,又可以在语言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答案](1)第②处‘去掉“一星期”或“五六天”;第④处,把“而且”改为“但是”;第⑤处,把“被”改为“把”。

[试题来源]根据中考题改编

5、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时代 
类别
远古时代
古代
近现代
人类



生产工具
石斧
鲁班锯
电锯
资源



自然环境
山青水秀
鸟语花香
渐显疲态
山秃鸟绝水浊
天黑尘扬地塌

用自己的话概括图表所表达的内容:                                        

[命题意图]图表分析,学科融合等题型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比较有创意的题型,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基本能够答出要点,只是语言的组织上有点问题。

[参考答案]伴随着人口的增长,生产工具的进步,自然环境和资源遭到人巨大的破坏。

[试题来源]《中考零距离》

6、名著阅读.(4分)

《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很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艳冠群芳标准闺秀的薛宝钗;多愁善感才情兼具的         ;精明泼辣能说会道的          ……请你选出一位你喜欢的女性来(也可选择《红楼梦》中的其他女性),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力求给人以启示。

        ,理由                                                                                                                                                  

[命题意图]名著的阅读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要么是没读过,要么就是囫囵吞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红楼梦》人物的了解,其实难度不大,却难倒了一大片学生,四大名著尚且如此,其他名著可想而知。

[参考答案]林黛玉,王熙凤。如选王熙凤:聪明能干,能说会道,把贾府料理的井井有条,一个古代的女强人形象。(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

[试题来源]原创

 

二、理解与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8、试从语言的角度分析此曲的特点。(2分)

                                                                                

[命题意图]苏教版教材中,元曲一共有两首,一首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一首是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前者于2006年考查过,本题是对今年中考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具体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语言特点的了解。通过考查,学生答题普遍不够全面,鉴赏能力较差。

[参考答案]7、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扔着,攒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

8、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形象鲜明,特别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试题来源]原创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5分)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嗷。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于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唪。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          

9、下列每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举世之物             管夷吾举于士        

B、狸猫奋挪而出         殚其地之出

C、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以啖肉故             广故数言欲亡

10、与“狸猫奋挪而出”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吾恂恂而起        B、水落而石出者  

 C、敏而好学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11、解释下列句子。 (4分)

(1) 束氏日市肉啖之                                               

(2) 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                                           12、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命题意图]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是不是理解,会不会分析,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等会不会评价。这几道题考查点的覆盖面比较广。试题重视考查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重视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并且力图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难度不大,从考查的情况来看,掌握的较好。

[参考答案]9.C     10.B    

11.(1)、束氏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2)、老鼠估计狸猫没多大能耐,就去要它的脚

12.狸猫由于被卫人束氏娇惯而没有得到锻炼,渐渐失去了捕鼠本领。

13.告诉人们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

[试题来源]原创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4、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5、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文章第8段加点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7、3月22日,中国电信连云港分公司举行3G业务发布会,宣布全省3G业务正式开始,这标志着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但是我们很多人对3G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话说一说将3G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链接]3G不是2009年诞生的,它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而早在2007年国外就已经产生4G了,而中国也于2008年成功开发出中国4G,其网络传输的速度可达到每秒钟2G,也就相当于下一部电影只要一秒钟。在上世纪90年末的日韩电影如《我的野蛮女友》中,女主角使用的可以让对方看见自己的视频电话,就是属于3G技术的重要运用之一。日韩等国3G的运用是上世纪末期的事。而目前国外有些地区已经试运行3.5G甚至4G网络。

                                                                          

[命题意图]说明文的考查从选材上看,很多是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本题是想借手机的定位技术、特别是2009年3G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来让学生感受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考查的要点仍然是学生常见的重点,语言的概括能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从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生活中的高科技关心不够,对3G这一名词比较陌生,导致很简单的题目错误率较高。

[参考答案]14、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15、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16、因为“至少”在这里强调了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是确定手机方位的最低要求,还可测量多个基站得到多条方向线来确定手机的方位,如果去掉“至少,那仅表示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了,与原文的意思相违背,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7、这一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如:3G将会给生活带来全新享受 ,我们可以在出租车里开视频会议,可以坐在火车看肥皂剧,可以与朋友共享的美妙假期。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有质量。

[试题来源]根据2007年沈阳市中考题改编,其中17题原创。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10分)

怜 惜 愤 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危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人格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越来越少倒拨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藏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处别有滋味。唯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袒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愤怒中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努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8、本文运用了不少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3分)

                                                                                

19、文中有:“愤怒是我们生活的盐。”请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两个加点的“盐”的不同喻义。(4分)

材料: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教授需要给同学们毕业寄语,一位教授是这样说的:“你们是世界的盐。盐的作用是给世界味道,给它防腐。你们有机会来这里读书,又很幸运地毕业,如果毕业后没有起到盐的作用,是有愧于哈佛的。”

                                                                            

20、文中盛赞“愤怒”,我们是否应该经常“愤怒”,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命题意图]议论文是中学较难把握的一种文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看完了 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不必谈什么中心论点,这是一篇带有情感色彩的议论文,难度适中,既能增加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见解,本文19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的掌握,20题考查的是一些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2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掌握不好,这还是说明他们阅读能力较差。

[参考答案]18、如对比论证,用愤怒与喜、愁、快乐等其他的情感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愤怒的与众不同,从而告诉读者要怜惜愤怒;如比喻论证,把愤怒比作生活中的盐,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19、选文中的“盐”的含意指阳刚之气,材料中的“盐”指的是为社会作贡献,为世界的进步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20、不应该。愤怒在许多时候意味着莽撞冲动、失去理性,对中学生而言更应倡导冷静,理性。

[试题来源]根据中考题改编。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5题。(18分)

一 碗 牛 肉 面  (唐顺瑛)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个肓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对方。他身边的小男孩小心地搀扶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你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的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着他,他歉意的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格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恍然大悟。我会意的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不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子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夹回父亲碗中。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里有这么多的肉。”老人感叹说。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做儿子的这时趁机说:“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了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放进嘴里吃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我的旁边,静静地凝望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一盘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牛肉放在那对父子的桌上。

姨妈微笑着走来:“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肉放入父亲的碗里,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塑料袋里。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六块钱,这和价格表上一盘牛肉的价格一样。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原文有删节)

2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22、文章开头对父子俩的外貌写有什么作用?(3分)

                                                                         

23、联系上下文,推测文中的画线句子中“我”悟到了什么?(4分)

                                                                        

24、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我们的父母讲,请拿起我们笔,送上我们最真诚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吧。(4分)

                                                                         

[命题意图]这是一篇充满亲情的小说,最能够触动我们的心弦,学生比较喜欢阅读这一类的文章,但通过复习,发现这类文章既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答题不够全面,或只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也没有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像23题,25题,26题都是属于这类的题型。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希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参考答案]21、本文写的是一位正在求学的儿子和肓父亲在饭店牛肉面的事情。22、如:表明人物的身份和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下文表现出的内心美好情感形成鲜明对照,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等。23、“我”悟到了:男孩叫两碗牛肉面是给父亲听的,实际因为经济拮据,自己吃的是葱油面,又不愿意给父亲知道。24.示例:最让我感动的是肓父亲往儿子碗里夹肉的情节。因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心。25、本题力求语言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并且能够从感谢和祝福两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试题来源]根据中考题改编,25题原创。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饱经沧桑后,老画家被迫住进了一间搁置多年的老房子,房子连一扇窗户也没有,一进去就有一种憋闷的压抑感。老画家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堵上,然后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感觉屋外的阳光和空气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以“画一扇窗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命题意图]给定材料的命题作文是近几年的中考的主流方向,如何利用好材料,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真正水平,“画一扇窗给自己”给了学生一个很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应该这样去理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气度面对学习很生活呢?在我们困顿的时候,怎样才能让阳光照进心田?赋予题目中的“窗”以怎样的内涵自然决定了文章境界的高低。

[参考答案]略

[试题来源]2008年山东潍坊中考题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