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中考语文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2009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略  2、C    3、害――骇   机――稽   急――及   意――异    4、B   5、A

6、(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君子好逑    (3)困于心衡于虑面后作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举杯邀明月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8)示例: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数量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扮演了主要角色(或:起决定性作用)  8、A   9、B    10、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11、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2、(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3、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致,尽可能不云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4、这两个动词反映出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腻地表现母亲那慈爱的心。细节描写使母亲性格鲜明,形象感人。  15、反映母亲既盼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16、从结尾描写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己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云面对生活了。 17、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实现。18、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相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秋天的怀念”实际就是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成熟而勇敢的生活态度和秋天的成熟,充实是一致的,母亲对秋天的热爱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

19、“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 20、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得来的。21、“城市之美”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2、示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朝。(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朝。(3)“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朝。(4)“大洒东云”,作者苏轼,宋朝。(5)“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朝。(6)“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五代。“采菊东蓠下”,作者陶渊明,晋朝。 23、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24、略[点拨]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的的感受”,谈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处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5、略[点拨]这是一则寓言,谈后令人发笑。但笑过之后,我们要深入思考其蕴含的寓意。猴子的愚蠢可笑,是因为它不懂得磨刀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做事方法很重要的观点;猴子向砍柴人请教,但是却不掌握磨刀的方法,我们还可得出做事不能盲目死做等观点。弄明白寓言的寓意后,确立自己的一个论点,联系原材料和生活实际云分析,边叙边议,寓理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