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卷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2010年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

一、书写(5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4分)(1)孕  (2)馈  (3)黯  (4)荒

  2.(3分)B      

  3. (3分)①把“在我省”移到“正式”前

  ②删去“使”,或删去“通过”

  ③“采取”改为“采用”,或删去“采取”

  4.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⑴折戟沉沙铁未销  ⑵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行到水穷处  ⑷山映斜阳天接水

  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答案]略。

  评分标准:点评的内容应点明鲁达“仗义疏财”、“侠肝义胆”的特点。意思对即可。共2分。

  6.(7分) (1)A中秋节B重阳节(1分)

  (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一个l分共2分)。

  (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示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日全食(16分)

  7.(4分)日全食是太阳在农历初一被月影完全遮住时的一种天文现象。(意思相近即给分)

  8.(4分)因为此次日全食覆盖面大;持续时间最长;能够观看的人数多;观测点广。(答正确一点给1分)

  9.(4分)不能(1分);“切”表强调作用,强调千万当心,必须记住的意思(1分);“可”表限制作用,限制了适宜观看的工具(2分);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1分)。

  10.(4分)[  B  ][  E  ]

(二)(16分)炊烟

  11.( 4分)作者提到《 桃花源记》 是为了强调炊烟是乡村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炊烟,乡村才会有生气。(意思对即可)  

  12.( 4 分)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作者对炊烟和自然淳朴生活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13.( 4分)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意思对即可) 

  14.(4 分)答案要点:紧扣景物描写或人物活动进行赏析,突出炊烟给乡野带来的生气,表现出作者对乡野生活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示例:作者通过对清晨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26分)

(一)(6分)春游湖

  15.(3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3分,指出“拟人”给1分)  

  16.(3分)表现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时的惊喜心情。(3 分,只写出喜欢、高兴的给1分)                              

(二)(10分)

  17.(2分)①适逢,恰巧遇到  ②“唱”通“倡”,首发(2分。每个1分)

  18.(3分)C

  19.(2分)同样死,为国事而死好吗?(2分。“等”“死国”各1分)

  20.(3分)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3分。如果全抄原文不得分)

(三)(10分)

  21、(4分)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22、(3分)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3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3、(3分)“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3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五、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