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2015年秋学期寿县一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2015年秋学期寿县一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答案

1.C (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2.D  (按原文应为“低劣的评论”和“大量的弹幕”对“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均有影响,不能一一对应,更不分轻重)

3.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 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4. A (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

5. C  (A.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C.均作连词,况且。D.音节助词,无义/代词,我。) 6.D (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7.(1)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共5分,采分点:悉、罔、窃、俟)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共3分,采分点:诚、旋、畔)

(3)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3分)

(4)纵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于心有愧吗?(3分)

附《醉书斋记》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样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晌,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举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仍然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8.感慨的内容对象不一致,李诗感慨的对象是唐玄宗,唐玄宗在夜雨中只思念杨贵妃以致泪水打湿衣襟,却对军中因战而死的士兵无动于衷,批判了君王沉溺于个人情感而至国家于不顾的偏狭胸襟。(2分)袁诗批判的对象是《长恨歌》,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

9.采用了对比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一代君王唐玄宗对于浴血奋战的军中将士之死不动心,而对于宠妃杨玉环之死却哀恸万分。(2分)两相对比,增加了对唐玄宗批评、谴责的分量。(1分)

10.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2分)但《越中览古》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极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苏台览古》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法又略有不同。(3分)

11.(10分)(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17分)

(1)①虚荣、作秀。从“手一松,把剑落入了江水之中”来看,贵客并不是一个舞剑的行家,却故意在甲板上舞剑。②华而不实,吹牛。他虚构宝剑经历,夸饰自己的日常生活,语言极度夸张。③自私、小气。中途要求停船为自己捞剑,为打捞费用与船长讨价还价。(5分,围绕两方面分析论述,表达明晰,可得满分)

(2)①从情节结构来看,这个情节使船长摆脱了贵客的纠缠,也为下文双方还价、潜泳能手捞剑等一系列的情节作好了铺垫。②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表现了船长的圆滑、富有心机。 ③从表达效果看,给小说融入了荒诞、幽默的色彩。(6分,答两点并作分析阐述,表达明晰,即可)

(3)作为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它的思想意蕴是深广的、多方面的:

①讽刺社会生活中通过炒作造势来谋取私利的阴暗心理。船长明知找不到那把剑,却仍然在船上刻下标记,标明捞剑价码,吸引人们打捞,其目的就是通过造势牟利。

②讽刺社会生活中严重趋利现象,大家明知捞不到那把剑,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跳江捞剑,他们惦记的不是捞剑,而是捞剑的奖金。

③讽刺现实生活中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心理。获取了私利的船长被误传为“潜泳之母”,事迹广为流传,是不辨真假、盲目跟风的结果。(6分,答两点并分析,表达明晰,即可)

13.答案B  A角(jué)斗士  C打烊(yàng) D稍(shào)息  

14.答案D  举例中,名与字的关系解说弄相反了

15.答案D A.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B.春意阑珊:指春天快要过去了。属误解词义,此处应用“春意盎然”;C.湮没: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此处应用“淹没”。

16.C[解析]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破釜沉舟”与“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心与敌人一决胜负;后者含贬义,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

“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有悲惨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或某些人的卑劣行径,不讲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别悲惨,其悲惨程度人间少有。

“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均有心里领会,不必体现于语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双方或多方;后者一般指一方。

17.答案C  A.项,成分残缺,“遭受”缺少宾语“的冲击”;  B.项,“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D.项,不合逻辑,应是“进程慢”“意识弱”“密度大”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

18.答案 A    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①③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③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应是①③。②⑥⑤④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⑥句中的“便”承②句的色调变化,⑤“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②中的描写;④承⑤句,由“我”到“物我”。

19.作文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