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题目
专题检测(九) 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专题检测(九) 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参考答案

答  案

1.选D 本题旨在考查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中的“理在事先”是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②中的“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③中的“掩耳盗铃”和“削足适履”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④中的“沧海桑田”强调运动变化,是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择D项。

2.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两大派别的相关知识。A项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B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而老子认为道生一,是客观唯心主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指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其中对“有”和“无”的认识具有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王守仁的观点是“良知也就是天理,把我心中的良知推延到天地间不同的事物上,就能发现事物中所蕴含的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与陆九渊的观点相同,故C、D两项不选。

3.选C 前者属于中国的山水画,后者属于西方的印象派,都是追求意境,故选C项。

4.选C 本题旨在考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漫画中的文字及青蛙和人的行为说明他们不积极进取,再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创业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5.选C 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要矛盾。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这启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①③正确;②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6.选B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乌鸦喝水”寓意着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7.选B 本题旨在考查意识和联系。这种合数文以成一字,而义在其中的会意造字方法,表明客观存在可以被人的头脑所反映,所造汉字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干没有讲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故②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③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8.选A 本题考查认识论。设问要求是认识论,故排除④;对“抢红包”褒贬不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①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材料只是一种认识,不涉及真理的问题。

9.选B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认识事物必须立足于客观物质条件。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入选;人们获得了对暗物质的最新研究成果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体现了③。

10.选C 本题考查认识论观点。材料中的科研活动属于实践范畴,实验结果的得出也是科研人员创新思维作用的体现,故②③正确。①中“自然界”表述错误,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和人脑的机能。④强调的是意识含义,不是原因,故排除。

11.选C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取名为“X射线”。它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中的“改变客观条件”说法错误。

12.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和实践的特征。3D打印机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佐证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13.解析:第(1)问考查大数据对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应该围绕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创新展开思维。(2)本题属于开放型的观点判断类题目,同意或者同意都可,都必须言之有理,有根有据,知识限定辩证唯物论。

答案:(1)①科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手段,大数据有利于推动建立文化资源管理数据库;②大数据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成果共享便利化,推动文化产品利用率普遍提高;③大数据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大数据有效创新文化内容与形式,极大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生产效率,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答案一:认同这种观点。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数据决策将海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寻找数据之间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尊重了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二:不认同这种观点。        尽管大数据决策基于客观的数据和分析,避免了主观经验的局限性,但是决策完全基于数据,忽视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且数据之间的关联不一定都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比较、鉴别,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

14.解析: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包括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认识过程,把我国法治思想的演变过程与上述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