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周限时训练1 新人教版必修5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选修第五周限时训练(一)参考答案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鬓(bìn)   柏(bǎi)   踯躅(zhí)(zhú)   阙(què)    嵬(wéi)   踌躇(chóu)(chú) 

皋(gāo)   潦(liǎo)  迤逦(yí)(lǐ)     衾(qīn)    潺湲(chán)(yuán)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4分)

遗:丢弃       列土:封爵赐邑    萦纡:曲折环绕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渚:水边的浅滩    捷:取胜       葺:编草盖房子

三、文学常识(9分)

诗经里的《国风》,楚辞里的《离骚》   杜甫、李白    诗圣   《新乐符》《秦中吟》

《长恨歌》《琵琶行》

三、单选练习题

1.答案:B .(A项“势力眼”应为“势利眼”,C项“口慧而实不至”应为“口惠而实不至”,D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

2.答案:A.(①句“夺冠”不能带宾语;“相对”是“比较”之义,“相应”是“呼应”之义

3.C(A项成分残缺,应在“已经”后加“具备”之类的动词;B项搭配不当,“防止”和“态势”不搭配;D项顾此失彼,一面对两面)

4. C(解析: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画”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项;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B项。)

5. C(A是颜渊,B非常生气,D是《黎明周报》)

四、默写(30分)

1、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三顾频烦天下计    3、吞声踯躅不敢言    4、洞庭波兮木叶下

5、时不可兮骤得      6、朝驰余马兮江皋    7、此恨绵绵无绝期    8、回眸一笑百媚生

9、千载谁堪伯仲间   10、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五、诗歌鉴赏:

1、(8分)答: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野草枯萎,寒风劲吹,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使离情之“悲”达到了高峰。 2、(1)(4分)送别  七言绝句(或七绝)

  (2)(6分)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第三、四句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 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

  (3)(6分)①王诗中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而是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②李诗中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这种离情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