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上海卷,含答案)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十一)[参考答案](本题20分)

26.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华南

27.

主产区
长江流域
河套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农业发展的
自然条件
有利方面
地势较低;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任答两点即可)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即可)
不利方面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

28.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十二)读环渤海地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在地理研究中,往往采用区位商指数反映某一行业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某行业区位商指数Lij的公式为:

公式中Gij表示i省j行业的产值、Gi表示i省工业总产值、Gj表示全国j行业产值、G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环渤海地区五省市部分制造行业区位商指数表

行业类型
行业
区位商指数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
辽宁
劳动
密集型
农副食品加工
0.45
0.44
1.03
2.16
1.34
食品制造
0.97
0.67
1.41
1.58
0.70
饮料制造
1.03
0.75
0.82
0.97
0.70
纺织
0.16
0.17
0.74
1.60
0.27
资源
密集型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1.42
1.17
1.04
1.05
3.28
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
0.50
0.73
0.84
1.36
0.7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0.76
2.02
3.70
0.68
1.84
技术
密集型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1.64
1.55
0.47
0.71
1.19
通信、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
2.85
2.03
0.06
0.40
0.34

29.(2分)由公式可见,Lij反映的是i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值与全国j行业产值占人国工业总产值比值之比。Lij>1表明i省j行业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_____于j行业在全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Lij越大表明i省j行业的___________。

30.(2分)环渤海地区工业基础雄厚,这是有我国两大重要工业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各省市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表中区位商指数可见,河北省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省市集聚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分)根据表中资料,归纳环渤海地区三大类行业的地域集聚特征。

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

资源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主要集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市)。

31.(2分)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要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应该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这一原理,分别评价环渤海地区北京、辽宁区位商指数?的行业集聚的合理性。

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参考答案](本题14分)

29.J行业产值占该省工业总产值;高;集聚程度高

30.辽中南;京津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品制造,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烧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31.山东、河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32.北京:经济发达,拥有人才与技术优势,因此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与该区的区位优势相协调。

辽宁: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因此发展资源密集型行业与该区的资源优势条件相协调。

 (十三)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33.(2分)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

34.(2分)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5.(2分)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了————年到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36.(2分)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参考答案](本题10分)

33.1

34.2010

35.1986;1990

36.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十四)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37.(2分)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2分)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节而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2分.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演变趋势:—————————————————————————————————

   演变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2分)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参考答案](本题20分)

37.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38.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平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

39.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任答两点即可)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任答一点即可);

          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农牧渔业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40.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十五)读伊比里亚半岛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41.(2分)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42.(2分)说明图中C所示的海峡两侧海域海水盐度的差异及表层海水的流向。

盐度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层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2分)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根据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说明,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对C海峡洋流产生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参考答案](本题10分)

41.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42.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43.冬季受西风带影响,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十六)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6分)

在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AC。

44.(2分)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________,O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45.(2分)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034/,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点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________,当天日出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2分)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中。

(十六)[参考答案](本题6分)

44.A   23°26′

45.116°E;6:16;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6.位于BOC象限内。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七)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47.(2分)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2分)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代地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2分)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2分)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分)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参考答案](本题10分)

47.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48.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49.H、I、J、K地层缺失。

50.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1.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十八)读某飓风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飓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给沿海人民带来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了解飓风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有利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52.(2分)飓风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发球哪一类天气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分).简述飓风的气流运动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2分)飓风往往导致沿岸遭受海浪、海潮的袭击。若图示的飓风向西移动,中心到达C地时,A、B两地哪里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袭击?分别说明两地遭受风暴潮袭击程度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参考答案](本题10分)

52.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53.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54.B地。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劲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九)读皖南某古村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某古村落是黄山脚下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目前,旅行社设计的古村落游览线路主要涵盖了村落的一部分,线路上分布有饭店、旅馆,以及手工艺雕刻、茶叶、古董等商铺。其实,村落另一部分还有更具特色的名人名居、田园风光,由于这些景点没有纳入游览线路,这是的街巷年久失修,居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输出和种植业。

55.(2分)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该村落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2分)针对原游览线路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重新设计了一条游览线路(见图)。根据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阐述新游览线路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2分)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空间结构合理”的原则中“配套设施齐全”的要求,分析新浏览线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此问题的相应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参考答案](本题10分)

55.问题:未能串联起古村落东、西部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村内游览线路出现了回头路。

56.意义:促进了该古村落东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任答三点即可)

57.问题:出入口相距较远;出口没有停车场;东部旅游商业点少;东部部分街巷失修;这些给游客带来不便。(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出入口之间设置内部摆渡车;在出口附近新建停车场;整修街巷;增加商业点,鼓励村民从商。(任答两点即可)

(二十)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8.(2分).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参考答案](本题10分)

58.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准确。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上海  地理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一)
1.C
2.D
3.A
 
(二)
4.B
5.C
 
(三)
6.D
7.B
8.B
 
(四)
9.D
10.C
11.A
(五)
12.C
13.A
14.C
 
(六)
15.B
16.C
 
(七)
17.B
18.A
 
 
(八)
19.B
20.D
 
(九)
21.A
22.C
 
 
(十)
23.B
24.D
25.D

第(十一)至第十六)题为共同部分

(十一)(本题20分)

26.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华南

27.

主产区
长江流域
河套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
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农业发展的
自然条件
有利方面
地势较低;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充足;土壤较肥沃(任答两点即可)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任答两点即可)
不利方面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多风沙、盐碱地

28.南疆绿洲农业围绕塔里木盆地呈半环状分布,北疆沿天山北麓呈带状分布。前者是因为塔里木盆地北有天山,南有昆仑山,绿洲主要靠两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后者是因为绿洲主要靠南边的天山冰雪融水作为生活和灌溉水源。

(十二)(本题14分)

29.J行业产值占该省工业总产值;高;集聚程度高

30.辽中南;京津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品制造,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烧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31.山东、河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32.北京:经济发达,拥有人才与技术优势,因此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与该区的区位优势相协调。

辽宁: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因此发展资源密集型行业与该区的资源优势条件相协调。

(十三)(本题10分)

33.1

34.2010

35.1986;1990

36.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十四)(本题20分)

37.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38.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平上升;干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

39.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任答两点即可)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失(任答一点即可);

          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农牧渔业生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化(任答一点即可)

40.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十五)(本题10分)

41.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42.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43.冬季受西风带影响,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十六)(本题6分)

44.A   23°26′

45.116°E;6:16;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6.位于BOC象限内。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

(十七)(本题10分)

47.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48.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49.H、I、J、K地层缺失。

50.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1.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

    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十八)(本题10分)

52.发生在夏秋季节,属于气旋(低压系统)。

53.水平方向的气流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

54.B地。因为B地位于飓风的迎风岸,而A地劲吹离岸风,因此B地更容易遭受风暴潮的正面袭击。

B组

(十九)(本题10分)

55.问题:未能串联起古村落东、西部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村内游览线路出现了回头路。

56.意义:促进了该古村落东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任答三点即可)

57.问题:出入口相距较远;出口没有停车场;东部旅游商业点少;东部部分街巷失修;这些给游客带来不便。(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出入口之间设置内部摆渡车;在出口附近新建停车场;整修街巷;增加商业点,鼓励村民从商。(任答两点即可)

(二十)(本题10分)

58.垂直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

反映垂直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旧金山到甲地途中穿越美国西部高山地区,自然植被随海拔高度上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海拔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

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甲地经乙地至丙地,自然植被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由于逐渐接近海洋,水分逐渐增多。

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

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