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暑期作业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成语专题

一.选择题。

1.D  2.A  3.C  4.B   5.D  6.D  7.A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A  15.C  16. A  17.B 18.B  19.A   20. B  21.B   22.C 

23.C  24.B  25. A  26.D  27 .C   28. D  29. D   30.B  31. D  32.A 

33.D  34.A  35. A  36.D  37.C   38.C   39.B  40.D  41. B  42 .A 

43.C  44.C  45.B  46.D 47.C  48.B  49.D    50.B   51.C  52. A  53.B 

54.B  55.B   56.C   57. D   58.B   59.D  60.A  61.D    62.B  63.D

二.下列是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请作正确注释。

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但媒体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一言九鼎:说话有分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蓬筚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期期艾艾: 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一般是贬义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前后语义重复。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赏心悦目: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表示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不以为然 :不赞同。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万巷皆空”意。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褒义。 粉墨登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饮鸩止渴:贬义。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 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很多,难以说完。多指罪恶很多。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狗尾续貂:比喻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一般用作贬义,或用作自谦。 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注意语境。易犯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一)辨析病句训练题

1、D    A项在于“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100万人次”。B项的错误在于概念的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应该包括“床上用品”在内。C项的错误在于前后呼应不当。“能否”的两面表达与后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搭配。 

2、C    此项 “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3、A    B项,“自己”是代指“我”还是“老师”,表意不明。C项,“很高兴”的主语不明,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D项有两处表意不明,首先,83岁高龄是修饰“黄昆”还是修饰“黄昆和姚明”?其次,“患病住院”的人是“黄昆”还是“黄昆和姚明”?

4、A    B项,“李明德同志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主宾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或改为“当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会很幸福,很快乐。”,或去掉句中的“时”。D项,“羞辱不满”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在“羞辱”的后面加上“商家”之类的词语。 

5、C    A项“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语序不当,应为“群山深处的尼汝村”。B项成分残缺,在“历史方向”后加“的确定”。D项属于逻辑混乱。应把两个分句的顺序调换一下,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6、B    A项否定不当,应把“不足”和“不当”删去。C项有歧义,“晚上来的人”是指“夜晚来的人”还是“后登上山的人”?D项,前后呼应不当。幸福应该是“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和积极评价”。

7、C    A、B、D三项都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可把“焕发”改为“散发”。B项中受欢迎的不是“培养”而是“高校的学生”,应把原句中“学生”与“培养”对调位置。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 

8、C    A项缺少介词,应为“投诉于《人间指南》编辑部”。B项成分短缺,应在“一腔热血”的后面加上“的人”。D项 “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9、D    此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只要压缩句子主干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主宾不搭配,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10、C    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可以凭语感辨析。B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11、A    B项有歧义。“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让老师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说服老师让他答应我和你一起去”。C项搭配不当,“满堂灌”是教学方式,不是教师的角色。D项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12、D    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服用”,并把“含碘量”改为“碘”,或改为“服用含碘补品”。B项缺少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C项中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把“科学技术进步”后面的“与否”删去。

13、C     A项有歧义,把“180多家”改为“180多个”,并移到“出版社等”后。B项成分残缺,“具有”的后面缺少宾语。D项偷换主语,应改为“他们随身携带的精美的小刀

;且动宾搭配不当,“宰杀、解剖”与后面的“肉”不搭配,应删去“的肉”两字。

14. D    A项“能否被刊用”与“没报太大的希望”照应失当;B项歧义“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时间不明确,是运抵济南时间是4月28日凌晨呢,还是从广州启程是4月28日呢?C项“提前预支”,重复罗嗦。

(二)修改语病题:

1.② “路过的避难人”用词不当,改为“避难的过路人”或“避难的人”;

③ “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搭配不当,改为“救出三十多名受伤群众”;

④ “将近十余人”前后矛盾,删去“将近”或“余”。

2. ②处“人际”赘余;④处在“决定”后加“于”; ⑥处“信任并尊重”改为“尊重并信任”。

3.①“关于”改为“对”;②“信息、教育、知识”改为“这”;③“在”改为“从”。

4.①改为:面对近年来一些人对西方一些哲学家、经济学家的盲目炒作;

②改为:炒作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吸收世界的先进思想文化不利;

④改为:将“关于”改为“就”或“对”;

⑥改为:删去“第11种”后的“丛书”二字。

5.(1)①按照调整我区中学教育结构的需要;②原来的五个教学班增加到十个教学班;③由于我校教室本已十分严重不足;④现虽然经我们多方积极进行筹措;⑤请迅速将所需款项拨到我校。

(2)①搭配不当,“按照”改为“根据”;②成分残缺,在“原来”前加“由”;③语意重复,删去“十分”;④成分赘余,删去“进行”;⑤不合乎对象,改为“希望能给予拨款”。

6.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第三处错误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7.删去“一般”“很大”“法律”“任其”。(“一般”与“普通”重复;“很大”与“悬殊”重复;“法律”与“依法”重复;“泛滥”含有不受约束的意思,“任其”多余)

8.(1)现在,她早已满面皱纹了。(2)更甭说认识我们了。(或:我们就更不认识了)

9.让三分带来平安,抢一秒惹出祸端。

10. 第一处是“精湛的舞台灯光与背景音乐” 改为“绚丽的舞台灯光与美妙的背景音乐”

第二处是‘绘声绘色的表演” 改为“精妙绝伦的表演”

11. ⑴  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时期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出,桃花刺绣迅速崛起,重庆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⑵  科技下乡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县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半个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12.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气田,却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13.①处改为“朋友们”或“同学们”。

⑦处与⑥处对调,或⑥处与⑤处对调。

⑩处删去“故地重游”,或将其改换为合适的词语。

文学常识:

1.诗三百   现实主义    五经

2.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3.编年体   左丘明   《资治通鉴》

4.道家

5.荀子

6.浪漫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风骚

7.司马光  班固  《太史公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鲁迅

8.五柳先生   田园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10.“山药蛋派”   “白洋淀派”

11.《自由颂》  《叶甫盖尼.奥涅金》

12.《变色龙》  《套中人》

13.浪子诗人   朦胧诗派   《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4.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名句名篇:

(一)

1.沈从文   韩愈

2.(1)《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愚溪诗序》《三戒》《封建论》《天对》

3.湖月照我影  山居秋暝  李清照  波心荡,冷月无声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二)

1.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2.山色有无中

3.天下谁人不识君。

4.此曲只应天上有

5.飞入寻常百姓家。

6.霜叶红于二月花。

7.心有灵犀一点通。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9.春风又绿江南岸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绝知此事要躬行

12.小荷才露尖尖角

13.为有源头活水来

14.我劝天公重抖擞

15.风景旧曾谙  春来江水绿如蓝。

16.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不尽长江滚滚流!

18.毕竟东流去。

19.八千里路云和月  白了少年头

20.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1.书生意气,挥斥方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虽欲言,无可进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2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9.心忧炭贱愿天寒

30.歌诗合为事而作

31.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

32. 官盛则近谀

33. 悟已往之不谏

(三)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4.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四)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或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凰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缘愁似个长  载不动 许多愁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8.学不可以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

1.王羲之  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2.唐代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①每逢佳节倍思亲②天涯共此时③低头思故乡④露从今夜白⑤千里共婵娟

⑥春风又绿江南岸

4.必先利其器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人间正道是沧桑

7.我以我血荐轩辕

8.满招损                           

暑期语文综合试题(一)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C
B
B
C
D
D
B
B
D
C
C

1、A、lào→luò  xiāo→xuē  ān→àn  B、wán→wǎn    gěng→jīng    D、suí→suǐ   

guàn→guān   méi→mèi

2、A、恶→噩    青→清    义→意   B、裹→果    颤→战    保→葆

   C、弛→驰    齐→其    D、纹→文    文→闻    瞠→瞋    哀→唉    璧→碧

3、选萃:挑选荟萃,联合式结构。选粹:挑选精粹,动宾式,与“拾贝”“品味”“绽蕾”“突围”结构相同。(例:当“时文选粹”改版成“时文选萃”的时候,读者也就只能由“悦读”而为“阅读”了。)

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以贵客的身份走访亲戚或访问某一集团。

   甚至:表递进。特别:表强调。究竟:强调结局。毕竟:强调实质。

4、“情同手足”用错,因为他俩本来是兄弟;千古绝唱被误解为“绝版”之意。

    人心不古:世人的心地没有古人厚道,多用于感叹世风浅俗不正。

    下里巴人:形容通俗的文艺作品。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的准则。

四不像: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或情况。

一饭千金:比喻受人点滴之恩,必以厚报。

   “残羹冷炙”与“吃剩的”语义重复。

5、A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或者省略号    C去掉书名号,第二个引号改书名号(因为已经成书),破折号改为逗号或冒号(“证明”系动词而非名词)    D最后两个逗号应在下引号外。

6、A去掉“不”    C“高达”与“之巨”重复,“傲慢与偏见”到底是对“达赖”还是对“中国政府”,语意不明。    D“和”字因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而造成歧义。

7、C(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文坛大嘴巴现象”的关键是“大嘴巴”,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某些文化人在公开场合信口雌黄,主观随意地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的现象。C项只说明在阅读方面个人的喜好、习惯和特点,而未涉及言论,与“大嘴巴”现象无关。其余各项均符合“大嘴巴”的现象特征。)

8、D(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和文意的理解。D项是解说茅盾、巴金、老舍在书写中华民族文化心灵史上的地位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而未直接证明其书写了“民族心灵史”。其余各项则分别从宏观的思想精神方面说明大师们对“民族心灵”的历史书写。)

9、D(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整合信息的能力。D项概括不当。本段的内容重心应是阐明文化名人在公开场合要谨言慎行,评价作家作品更应在文艺争鸣范畴内进行,否则,就会既害己,又害人。)

10、B(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推断不妥,“完全”用语武断。因为“文学宗师”离不开其卓著的文学成就,除思想性外,艺术性更是不能忽略的。同时,由第二段中的“他们青年时期……的杰作”可知,茅盾等人的学识、智慧、天才和创作亦是他们成为文学宗师的必要条件。)

11、A形容词,好;动词,与……交好。          B皆读wàng ,称王

C使动,使……怀疑;一般动词,怀疑        D挑拨离间;走小路,抄近路。

12、A皆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B皆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C皆为副词,趁此,趁机                    D竟然是;才

14、“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与“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矛盾。

15、[见译文]: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截断汉军后退的通道,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该封给爵位和城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行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增在回家的路上,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16、前者表现了作者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愤恨之情;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不幸的哀痛,说明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有甚于穷途末路的英雄美人。

两首曲子都采用了用典和铺排的表现手法。不同之处前者还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衬托(以衰衬盛,以哀衬乐,以冷衬热)的表现手法。后者还有对比以及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

17、(1)学不可以已。  (2)齐彭殇为妄作

   (3)泉涓涓而始流  (4)彷徨《祝福》   (5)泰戈尔《古都》《千纸鹤》《雪国》

18、主要有两次转折。转折的语句:①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保罗的意料。②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2分)文中的两次转折使情节产 生了波澜,更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对表现“那男孩”对弟弟的一片深情效果更佳。(2分)

19、那男孩具有纯朴、无私、真挚和诚恳等性格特征。(2分)

20、侧面表现了那男孩爱弟弟的情真意挚。

21、本文是通过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弟弟一辆新车,好让跛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的故事来表现主旨的。(3分)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但一个人不应该光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去感觉施爱的幸福。(3分)

22、[原因] 此句很容易让人谐音理解为:要裁员了,要被炒鱿鱼了,作好滚蛋的准备吧!“事成”让人觉得其资产还要缩水至四成。

[短信] 祝大伯名副其实,好事多如牛毛,运气气冲牛斗,财宝汗牛充栋,意气风发执牛耳,舐犊情深孺子牛。

23、项羽:(1)力拔山兮的项羽,仿佛疾恶如仇的金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暴秦主力。(2)赳赳武夫项羽,仿佛嗜血的饕餮,以惨无人道之心坑杀了无数降兵。

刘邦:(1)善于谋略的刘邦,犹如一只宝葫芦,将天下英才聚合其中,为我所用。(2)口蜜腹剑的刘邦,犹如一堆用锦绣包裹的烂肉,谦恭的外表包藏着卖友吮血般的毒辣。

24、①我们无意于用京剧的唱腔去改造意大利的咏叹调,同时也绝不允许西方人用油画的标准来修正中国的水墨画。②我们无意于因凭《本草纲目》而去漠视《西药大典》,同时也绝不允许西方人因凭流畅的字母而去傲视王羲之的书画;③我们无意于用中山装的款式改造绅士们的西服,同时也绝不允许西方人用巴黎女装的造型诋毁我们高雅的旗袍;④我们绝不因为《诗经》而诋毁《荷马史诗》,也绝不允许西方人因凭莎士比亚而傲视关汉卿……

语文阅卷评分大致如下:1、文言文、诗歌鉴赏请按照参考答案扣点分配给分。2、17题前3小题各1分,第4或5小题第1空给2分,第2空给1分;3、第22题对谐音的处理,只需要扣住两处中的一处即可给全分;4、第23小题所述对象必须是同一人,不可既写刘邦同时又写项羽;5、第24小题,学生的防句务必与例句的分句数量相同,如果只有分号前面的部分,只可给2分,若文辞文义特佳者,可给3分。

暑期语文综合试题(二)参考答案

1C、2、C 3、D 4、B、 5、D、 6、D

7 答案:C 解析:C与原文意思不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要求各个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8答案:B 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9 答案:B

10.D   11.C   12.B

13、略

14(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5、略

三、议论文(分)   

16.文章一方面论述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论述了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谅解。  (答出一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文章第④段先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谅解的重要作用。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形成对比,进一步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充分。

18.)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意思对即可)

19.(4分)这一段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将是文章的论证不严密。(意思对即可)

20、③⑤①②④

21.(4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每句2分。只要局势与画线部分的句子基本相同,语言通顺,比喻恰当即可得分。

暑期语文综合试题(三)

参考答案

1.B(骸hái、横hèng、间jiān、髓suǐ、龟jūn、累léi、勖xù、帖tiè)

2.D(喧-暄、惴-揣、飘渺或者缥缈、换-幻、清-青、斛-觞)

3.A(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此处指另有一种风格,可用“别具一格”。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处指想法偏激。以上3小题字词均出自第二册课本。)

4.C(A“原著是改编的”搭配不当,可去掉“的原著”。B成分残缺。在两个分句后分别加上“多种优势”和“的需要”。D语序不当,应为“于法国当地时间2月25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劫掠的”。)

5.A(B括号紧贴“变相怪杰”。C两个书名号去掉,第二、三个逗号改为顿号。D最后的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6.D(“太阳能可以通过光-热、光-电、光-化学转换来利用”不等于只有这几种利用方式,“都是先转化再利用”太绝对。)

7.D(A项,原文说“间接来自太阳能”不等于“产生基础”,而且“所有”扩大了概念外延;B项文不对题,答非所问。C项,原文“丰富”根据上下文文义是指太阳能的能量大且资源多,而不是指“利用方式”。)

8.A(B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成功并被用作卫星电源,才是技术基础。C项,太阳光照射“界面”,产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使电流产生。D从原文“除用于卫星、空间站外,已在灯塔、航标、微波中继站、铁路信号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太阳能电池的汽车、飞机也在积极研制”不能推断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9.D(A项,条件是“一些发达国家把太阳能电池组送到对地静止轨道上,用以建造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原文是“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探索建造太空太阳能电站”,这里把“未然”说成“已然”,结论自然不正确;B项,太阳能电池是光-电转换,吸收涂层是用于帮助光-热转换,只是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说100%利用不当;C项,强加因果。)

10.C(A写;B 占优势,超过;D 连累)

11.C(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A 凭借,介词/来,连词,表目的;B才/竟,副词;D 姑且,副词/而且,连词。)

12.D(A十岁的时候没有跟随父母游学;B欧阳修特录他中乙科错;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错,除是任命官职。)

13.(1)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3分,擢冠1分,犹1分,句子通顺1分)

(2)使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节运送或停止,从这以后,损失减少了一半。(3分,以时1分,自是1分,句子通顺1分。)

(3)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是活的还是死的,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4分,爪1分,生枯1分,本1分,句子通顺1分。)

14.(1)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2)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15.过秦论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杜牧  戍卒叫  楚人一炬

16.(1)坚忍(执着)(2)乐观

17.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18.(1)忧怨中充满希望。(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9.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20.结束、卢武铉(或前总统)、受贿(或涉嫌受贿)、调查。(可以连接成一句话:韩国检察机关宣布结束对卢武铉涉嫌受贿的调查。)

21.(1)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句中用标点隔开扣1分)(2)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2.圭表是一种由表和圭组成能够测定季节、全年长度的天文仪器。(“由表和圭组成”“能够测定季节、全年长度的”“天文仪器”各1分,通顺1分,不是单句的0分。请注意,“度量日影长度”本身没有意义,借此原理来“测定季节和全年长度”才是圭表的价值所在。)

23.作文提示:

词典上对“忏悔”的解释是“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忏悔不同于我们经常讲的后悔、检讨或自我批评。忏悔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迎合某种需要,它是真诚的自发行为,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伴随着悔恨、愧疚、羞耻、自责等情感体验。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但若有忏悔之心,就能回归正确,不至于错了又错,不可救药。有忏悔之心的人是正直善良的,而有忏悔之心的民族是强大的、优秀的。忏悔是对灵魂的自我拯救,也是良知的闪耀、人性的升华。它能荡涤污秽,净化心灵,催人上进,促人有为。

也许在你的内心早就有过忏悔,也许你的朋友也曾向你吐露过他的忏悔,也许你已认识到了忏悔对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也许你感到正是由于忏悔意识的缺失使社会道德日益滑坡。有些忏悔虽然是迟到的,已于事无补,但对世人却是一帖清醒剂。

记叙、议论或两者兼而有之,对此文题皆相宜。

附: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往今来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就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感慨地长叹,苏轼向母亲请求说:“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允许吗?”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母亲吗?”

等到他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喜欢读贾谊、陆贽的文章。不久又读《庄子》,感叹地说:“我先前有些想法,口中没能说出来,今天读到这本书,说得是我心里的话啊。” 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当时科举应试的文章中,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占了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来挽救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想把这位考生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还是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只把文章列为第二;苏轼又凭《春秋》对义得居第一;殿试他中了乙科。后来苏轼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同事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听到此话的人喧哗不服,过了很久才信服。

为母守孝,五年后,调任福昌县主簿。欧阳修因为他才能学识优异,推荐他到秘阁任职。修订六论,先前写作的人不打草稿,因此文字多不工稳。苏轼开始打草稿,文章义理明白晓畅。又对制策,列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二人罢了。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以来,老百姓生活贫困徭役繁重,岐下每年向朝廷输送南山木筏,自渭水进入黄河,要经过险要的砥柱,衙吏(因遇险而)相继破产。苏轼寻访其害处,替他们修订衙规,使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节运送或停止,从这以后,损失减少了一半。

治平二年,入朝掌管登闻鼓院。英宗从藩王官邸听到他的才名,想要按照唐朝旧例召他为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必成大器,将来自当被天子任用。要在朝廷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没有不尊敬爱慕拜伏于他,并都希望朝廷任用他,然后再采用他,那么人人不再有不赞成的言论了。现在立即任用他,那么天下的士人未必认这样恰当,恰恰足以增加了他的麻烦。”英宗说:“姑且给他修注的职位如何?”韩琦说:“记注与制诰是相邻的职位,不可马上授给他。不如在馆阁中选择接近皇上的职位给他,且召他来策试。”英宗说:“策试他不知他能不能考上,如果苏轼不能考上呢?”韩琦还是认为不可,等到他策试二论,又入三等,才得以任职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