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新课标)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文综第三次双击检测试题(扫描版) 昆明一中第三次月考文综答案 第Ⅰ卷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地表不易积盐(2分);地势缓斜,方便灌溉有利引水淋盐(2分);地势缓斜,有利土壤中水盐流动而排盐(2分)。

(2)广阔且相对价低的土地资源;充足的人力资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每个要点2分,任答2点得4分)。但水资源短缺(2分)。

(3)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2分);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2分);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2分)。

(4)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2分);发展煤炭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2分);结合铝土矿资源,发展炼铝等耗能型工业(2分)。

37.[解析](1)一个海峡的重要性,可以从海峡所处的区域环境来考虑,具体可以分析它对当地甚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带来的影响。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自古到今都十分深远。

(2)印度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传统灌溉农业离不开水源。因此,当地居民深挖阶梯深井,既是适应地理环境的客观需要,也属于一种水利工程,其用途应该是多方面的。

(3)棉花是一种喜热、好光、耐旱、忌渍的经济作物,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所以,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答案]

(1)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与印度洋的唯一通道;是海湾石油输出的重要“油阀”;自古即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也是交通要塞、军事热点之地。(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2)主要功能:具有蓄水、供水(灌溉)、纳凉、改善环境等多种功能(每点1分,共4分)。与地理环境关系:当地气候炎热干燥,雨季短旱季长,地表水缺乏;容水量大,可雨季储水,旱季引水用于生活生产;阶梯深井还起到降低当地气温,增加湿度,改善局部气候环境的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纬度低,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有河流水灌溉;多沙质土壤。(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38. (1)[解析]本题以G20杭州峰会为背景,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有两个设问,第一问设问指向分析说明G20杭州峰会达成的多项杭州共识的依据,第二问设问指向杭州共识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两个设问均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材料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主要包括:国际社会的成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我国的外交政策;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分析依据和意义。

     [参考答案](1)依据(6分):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杭州共识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杭州共识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④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协调经济关系发挥作用(只需要回答其中的3个点,每个点2分,共6分)

    意义(6分):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杭州共识,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又能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②有利于加强我国与G20各国之间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经济重回强劲轨道,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提升全球能源治理的有效性,重振国际贸易投资等和建立国际新秩序。④有利于G20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G20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和政治互信。(只需要回答其中的3个点,每个点2分,共6分)

   (2)[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说明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材料和审读设问可以发现,本题可以从中国、其他金砖国家、世界三个方面进行回答,主要包括市场配置资源、就业的意义、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兴市场国家等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2)①中国:扩大金融、贸易和投资市场国际化;促进优势产能和行业“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每个点1分,共3分)

②其他金砖国家:扩大金融、贸易和投资供给;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每个点1分,共3分)

③世界:有利于促进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促进生产、贸易全球化。(2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或者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经济方面的深入合作会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6分)

39. [解析](1)本题虽然是哲学题,但是与文化知识也有很大的关系,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论证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论证不仅需要有明准确的哲学理论依据,又要结合书本知识和联系材料找到依据,明确阐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才能充分论证。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教材上对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有明确的要求,回答此题需要把书本知识迁移到材料中,把书本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才能显现出探究的能力。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四个要求中,首先主题不能偏,难度在是否具有时代感和振奋人心上,这对学生答题有难度,对教师评分也是一个考验,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

[参考答案]

(1)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2分),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4分)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2分),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①弘扬长征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2分)②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中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敢于面对现代化建设中的一切困难,去争取新的胜利(2分)③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落后和腐朽思想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分)④必须与今天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让长征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活力。(2分)⑤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投身到弘扬长征精神的实践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做长征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2分)

(3)示例:弘扬长征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40. (25分)

[解析]此题考查民族国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能力。第(1)问关于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即可得出,关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则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而第(2)问,无论是早期民族国家,还是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影响,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分析得出。

(1)背景:早期民族国家:贵族衰落;城市兴起与市民阶层壮大;王权增强;基督教统治逐步瓦解。德意志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思潮影响;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意志统一。(13分)

(2)影响:早期民族国家: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王权加强,君主专制导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开展。德意志民族国家:为德国工业化提供条件;推动德国民主化进程;导致德国的对外扩张。(12分)

41.(12分)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作答。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必须源于材料;(2分)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10分)

示例

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导致“分权循环”的主要原因。(2分)

论述:汉代内朝、唐代中书门下、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等内朝出现,源于君主为分割以宰相为首的外朝决策权而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随着内朝权力不断增大,失去皇帝信任,皇帝又会扶植新的内朝机构,从而导致“内外朝分权循环”;秦、宋、明三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任命多个行政长官方式对地方进行分权,这一做法的弊端是行政效率低,且不易镇压地方叛乱,所以导致东汉、元、清由地方分权走向集权,地方权力增大又会威胁中央集权,中央又会从地方集权,从而导致“地方分权和地方集权的循环”。(10分)

(注:若考生只答其中一种“分权循环”,论述充分亦可得满分。)

42.旅游地理[解析]高铁以快速、安全著称,打破了人们对铁路运输的惯性思维。在我国,首先高铁直接冲击了民航在旅游交通中的地位,改写了旅游交通格局;其次高铁以独特魅力有效吸引旅游市场中高端商务人群;再次高铁将加快区域旅游合作进程,实现区域旅游无障碍;最后催促“高铁休闲圈”的形成,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给只靠景区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挑战。

[参考答案]缩短旅途时间,节省旅途费用,使游客量快速增加;可赢得游客停留昆明时间,增加住宿率,促进旅游消费;使昆明与周边城市旅游合作加强,加快城际旅游市场一体化;可提升昆明旅游的形象和品牌;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促进客运业服务质量提高;提高了昆明旅游通达性,吸引旅游高端商务人群。(每点2分,共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3.环境保护[解析]农业生产中对湖水水质影响较大,需从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说明,注意从养殖业、种植业、林业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力发展林果业,保持水土;防止农业开发中造成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建设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禁止湖区建设大规模养殖场;减少禁止和网箱养鱼。(每点2分,共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4.(15分)

[解析]此题考查清政府的改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0)措施: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放松民间设厂的限制;政治:进行立宪改革,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文化: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军事:编练新军,学习西方军事制度。(任答三点得7分)

(2)评价:改革突破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局限,经济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上改革教育制度,促进思想发展,政治上触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君主专制体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封建思想仍占主流地位,只是从表面顺应世界文明大潮,清政府不可避免走向灭亡。(8分)

45.(15分)

[解析]此题考查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特征:对日战争胜利初期:主张严厉限制日本;1947-1948年:主张帮助日本发展工业,实现复兴;1955年以后:主张帮助日本改善国际环境,进入世界市场,并加强对日本的技术援助。(9分)

(2)原因:新中国成立;冷战形势发展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减轻财政负担需要。(6分)

46.(15分)

[解析]此题考查宋仁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事迹:完善文人政治体制;促成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9分)

(2)原因:外敌环伺的时代背景,使统治者具有危机意识;儒学发展的影响;宋朝制度建设的延续性;宋仁宗个人的性格和自我修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