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试卷>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题三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 题目详情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BADAA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以为之羞)

7.A.之:代词,王衍(B.而:却/而:表修饰;C.以:因为/以;凭;D.为:向/为:替)

8.A(王衍)

9.C

10.C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见译文)

       ①“被”“为”“足”“贵”为采分点②“向”“若”“祖”“戮力”“以”“匡”为采分点

       (答对2个得1分)

12.(10分)①(3分)蚁排兵、蜂酿蜜、蝇争血。

       ②(3分)

       示例一

       “红尘”“绿树”“青山”均拟人化了。自然物似乎窥出了隐居者的心思,故红尘不来门前“惹”,绿树偏来屋角“遮”,墙缺青山主动“补”,自然与人心完全契合,写景与抒情高度统一。

       示例二

       这三句写景,绿树青山,竹篱茅舍,一派田园风光,但却有极不俗的境界。“红尘不向门前惹”正是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绿树偏宜屋角遮”正是陶潜“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境界;“青山正补墙头缺”正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田园之美中隐含着人格之美。

       示例三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象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示例四

       这是在景物铺叙中反映一种自足而又自嘲的处世态度。屋角折损,正被绿树挡住,便可不见其陋;墙头塌缺,正见远山青翠,画面依然完整,于生活的缺陷非只不加挑剔,反视之为美的存在,这种豁达表明其恬淡的心态,故能自安于竹篱茅舍,冷眼去观察那无止无休的世道纷争。

       ③(4分)

       示例一

       [离亭宴煞]一曲收尾,忽又放纵开去,“看何年是彻”,跌宕激越,豪气四溢,真可谓“银瓶乍破水浆迸”。而“相露摘黄色”数句,又转出极飘逸之境界,一放一逸,竭尽变化之能事,正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示例二

       结句:我嘱咐小童记者,就是孔北海来探望我,也说我醉了,不想见他。连那北海太守孔融也不放在眼里。马致远用豪放之语表达超尘脱俗的人生态度,痛快淋漓而又含不尽之余味,表面上似在主张与世无争,及时行乐,旷达自怡,实际上他不过是要从隐逸恬退中解除痛苦、借酒浇愁,可谓豪放之中而兼清逸。(豪放:2分,清逸:2分)(言之有理即可)

13.(7分)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人生得意须尽欢  ③哭声直上干云霄  ④潮打空城寂寞回

       ⑤蓝田日暖玉生烟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波心荡,冷月无声 ⑧晓来谁染霜林醉

   (一句1分,答对7句即可得满分。每句中一个错别字减1分,不倒扣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3分)D

15.(4分)说明“珠玉”很早就为世人所看重,在与“黄金”等的比照中凸显“珠玉”的价值。

16.(3分)因为倒数第2自然段已有写月的句子,再写,就会有重复之感。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C(原因之一)D(是作者的猜测)

18.(4分)因为清池宁静、清澈,就像明镜一样,(2分)尘世中的人来池边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可以洗去尘垢,净化灵魂。(2分)

19.(6分)①视觉听觉相结合②动静相结合③借助古典诗词 ④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20.(4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①它以印章形式表现,由三部分组成:举办城市和时间、奥运五环。“京”字经过艺术的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它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活力(或传达迎接世界各国人民参与奥运的情怀)。

       ②它以人与绿树为主要形态。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生机和希望。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③它是人与灯欢快舞动的形象。灯笼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象征着团圆与喜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

       ④它由心心相扣的心形组成。两颗夸张的心和舞动的人形,展现了奉献为乐的志愿者精神。象征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所有宾客心连着心,用心服务,为奥林匹克运动增添光彩的精神。(构成:2分;象征意义2分)

22.(6分)

       漫画《吹“虫”为龙》说明,虚假广告宣传让“奇迹”变为现实。(1分)只怕想不到,不怕“吹”不出。(1分)这却害苦了百姓,不知孰优孰劣。(1分)虫子可以吹成龙,可事实上它还是虫。(1分)随着消费者鉴别能力提高,消费市场规范健全和广告法严格执行,虚假广告将被消费者抛弃。(2分)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60分)

       说明:缺题目减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童年时间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十四岁时在京都,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豪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找。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许配给他,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4,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

       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今当世之人钦佩敬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在朝在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进士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高合傲自大、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

       王衍虽然身居宰铺的重要职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只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东海王司马越(?-311,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胜利者,西晋后期独揽朝政)病死,众人共同推举他为元帅。王衍因为贼寇(指不断侵扰西晋的刘渊为首的少数民族部落)纷起(非常)恐惧不敢当此重任,推辞说:“我从小就没有做官的志趣,只不过按部就班升迁,才做到现在这职位,今天这样的紧急大事,怎能让我这本地才能之人定夺呢?”没过多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破,石勒唤王公和王衍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谋划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希望自己以此免于处置,还劝石勒称尊号当皇帝。石勒大怒 说:“你的名望超过四海之人,身居朝廷重任,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从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命左右之人(将王衍)扶出(帐外),对他的同伙孔苌说:“我走过天下的地方也够多了,却从没见过像这样的人,应该让他活命吗?”孔苌说:“他是晋朝位居三公的高官,肯定不会替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石勒说:“总之不能用刀杀他啊。”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从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提倡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不至于弄到今天之步田地。”死时五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