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命题预测报告

(政治?课标完整版)

【目录】

一、背景及命题趋势

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足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足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l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试题详情

2.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的新诠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没,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而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试题详情

3.十七大报告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二、考查角度

 党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专题可能设置为选择题、简析题、论述题、也可能设置成为探究题、图表题,从而达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等角度切入。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结合经济生活

l.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界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明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试题详情

2.(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这是由我国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试题详情

3.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党的十七大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试题详情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就是上述道理的体现。

试题详情

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七大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是因为,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试题详情

6.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归根结底是为了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结合政治生活

试题详情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试题详情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试题详情

3.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试题详情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科学执政的体现。

试题详情

5.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试题详情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结合文化生活

试题详情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作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试题详情

2.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铡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是上述道理的体现。 

试题详情

3.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试题详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之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上述道理。

试题详情

5.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是上述道理的体现。

(四)结合哲学生活

试题详情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这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了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2.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试题详情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试题详情

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试题详情

6.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表明认识在无限发展。

试题详情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试题详情

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试题详情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试题详情

10.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符合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

【预测试题1】.右边读“一肩挑”图回答:下列对节约和致富关系正确理解的是(    )

       A.致富必须节约,节约必然致富        B.节约和致富彼此对立

       C.节约和致富相互依存                      D.节约一定致富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C符合题意。

【预测试题2】.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    )

      A.正确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答案】  B

【解析】科学发展观属于正确的社会意识,因此选B。

【预测试题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

      ①有利于筑牢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③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④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题意,因此选D。

【预测试题4】.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这是因为    (    )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A

【解析】取得实效就是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试题详情

三、预测试题

【预测试题5】.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讲道,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712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这说明    (    )

    ①我国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②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已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上

    ④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③与我国现实不符。

【预测试题6】.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科学发展决定未来。这一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的社会意识决定着社会存在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眼界、思路、脑袋指的是意识,材料强调了意识的作用。D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预测试题7】.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体现了    (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中国共产党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D.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试题详情

【答案】 C 

【解析】上述要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预测试题8】.漫画中的现象    (    )

    ①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②背离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侵犯了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

 ④不利于政府权威的树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漫画和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无关。

 

试题详情

【预测试题9】.2008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信贷政策,切实把节能减排各项要求纳入信贷管理,支持节能减排贷款余额达124.1亿元,比年初增加70.54亿元,增幅为135.69%。这体现了    (    )

      ①国家利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国家利用经济手段调节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优化

      ③国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我国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试题详情

【解析】信贷政策属于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①不选。

【预测试题10】.下图漫画“不受欢迎的节日‘礼物’”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

A.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要坚持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不动摇

C.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A符合题意。

【预测试题11】.材料一:我国目前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在国民生产总值超1万亿元的浙江省,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素有中国民营大本营之称的温州,正是依靠民营经济的强劲生命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在温州,包括甬台温高速公路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大部分是社会化集资兴建的。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依据。

【答案】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是适应了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迅速也是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社会资源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在深圳人看来,这座城市经济高增长背后充满着这样和那样的危机: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人口容量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速度深圳,难以为继”,面对这些危机,深圳人采取了一系列既要“速度深圳”,更要“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战略行动。

材料三:地缘交通优势使得苏州在接轨上海方面赢得先机,苏州非常知趣地为自己制定了“错位发展”的产业政策,自觉地接受上海的辐射,转而向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基地的方向迈进。一方面,苏州利用土地面积大,劳动力成本低而素质却很高,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效的政府服务等优势,形成与上海的互补态势。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苏州尽量避免在石化、钢铁、汽车制造等行业上与上海发生重叠。

【答案】①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转化。深圳提出的“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速度深圳,难以为继”体现了上述道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苏州的“错位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现了上述道理。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怎样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答案】①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要认真履行好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坚持为民服务的意识。

③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质量。

④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应对危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减排)

【解析】本题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预测试题12】.材料一: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2008年2月8号到10号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的“保增长”。

(1)结合材料说明,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保增长”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答案】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党和国家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根据当时的客观经济情况作出的决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指导实践的发展,不同的决策都指导了当时经济建设的实践。

②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再到“保增长”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材料二:2008年12月8号-10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政府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①国家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②国家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职能。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③国家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倡导抗震救灾精神和“航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积极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

④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材料三:2008年10月9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结合材料三,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案】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注:要结合材料回答)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知识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预测试题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8年9月1日起调整汽车消费税,大幅提高3.0升以上大排量、高油耗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同时降低1.0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车消费税税率。专家认为,当前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能源形势日趋紧张,提高大排量汽车消费税后,大排量乘用车的车价将大幅提高,这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意愿。

(1)政府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传递了哪些经济信号?

【答案】①政府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积极引导和促进小排量汽车的生产消费;

②政府大力推动节能型社会建设,扎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付诸实践;

③政府促进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2)请你分析上述专家观点的经济学依据。

【答案】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小排量汽车价格的下降,会带来人们对它的购买量的增加;②而大排量汽车价格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人对它的购买。③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油价的高位运行会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下降。

(3)上述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在全社会树立绿色汽车消费观念,改变在汽车消费中不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社会风气、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改革才能更好的达到目的。

【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试题详情

(2)请用矛盾的思想对材料二、三进行简要分析。

【预测试题14】.材料一:据统计,中国平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6.8%。但是,中国也为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5.5%左右,但是中国为此消耗的标准煤、钢材和水泥,分别约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与此同时,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湖蓝藻事件,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

材料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是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型和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是节能减排。2007年以来,节能减排开始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强力推进的重大举措,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却在企业。

试题详情

(1)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材料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民工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然而危机面前,他们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更多地苛责企业、政府,有的默默地走进当地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班,提升自己求职能力,还有的利用打工积累的资本和能力,回乡继续创业。他们用孱弱的臂膀,分担着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危害,所展现出的对苦难的担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绝处求生的拼搏能力,可让每一个社会群体从中得到启示。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

【答案】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必须把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好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和杜会稳定,国家必须高度重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农民工身上是如何展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农民工勇于担当、为国分优的精神,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农民工的做法对大学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爱家人,爱祖国,积极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析】本题以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预测试题16】.材料一: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世界各主要国家用于教育、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如下表:

国家

瑞典、丹麦、法国

俄罗斯、巴西、泰国

印度

中国

比例

13%―15%

6%―7%

5%

试题详情

②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农民工身上体现出的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等优秀品格,必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动力。

4.7%

试题详情

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978年―2007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7%,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

材料二:2008年10月15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对教育、卫生保健支出占的比例少,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社会保障缺位,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

(2)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对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⑤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华、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

解析】本题以失业、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卫生保健为背景,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等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预测试题17】.材料一:A省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该省东部、中部、西部在财政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试题详情

材料二:近期,A省经贸委、省环保厅正式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将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计划到2008年,万元GDP能耗降到1.27吨标煤,万元GDP水耗降到3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循环经济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产―产品一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闭环式流程。)

(1)简要说明“循环经济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结合上述材科,分析说明s省应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答案】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②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

③实现中部崛起,西部赶超,继续提升东部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④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解析】本题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社会为背景,从经济生活角度等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